自然无为的艺术境界——道家美学观在艺术中的体现
本文关键词:自然无为的艺术境界——道家美学观在艺术中的体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道家美学讲求为无为、事无事的处事态度,在中国汉代强调无为而治,在政治中随着入世态度的强盛,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反而成为文人绘画、音乐艺术所标榜的境界,道家美学思想从精神境界到审美境界的呈现,蕴涵深厚,对艺术的影响深远。本文阐述了道家顺其自然的美学思想,自然的生态发展观,自然无为的审美观,朴素自然、无功利的社会态度和审美标准,探索了道家美学观对艺术标准、艺术家的影响及其在艺术中的具体体现。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关键词】: 道家 美学观 审美观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国外解构主义的盛行,海峡两岸学者重新解读道家哲学思想,从而开始了老子、庄子哲学的重新阐释或建构。学者徐复观认为:中国之纯艺术精神原出于道家,中国的艺术精神是道家精神,尤其是庄子的精神。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伟;文人画“境生象外”观念的张扬与流弊[J];西北美术;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常小美;;大禹治水神话的文化解析[J];消费导刊;2009年04期
2 王德胜,徐可;论“科学标准”[J];河北学刊;2005年04期
3 谭楚子;;何处寻觅精神家园:纸质印刷文本庋藏、传播与知识分子失语时代公共图书馆道义担当的可能向度[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年11期
4 顾文涛;马蕾;朱大为;丁大巍;;“势”的战略管理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阎耀军;索宝祥;王革;;我国古代前馈控制思想对现代社会管理的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向开红;;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转进[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宗辉;宋明理学中的养生思想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陈令军;基于文化视角的农产品品牌构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文静;论绘画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所传达的视觉效应[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奇;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文化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3 骆红琴;《诗经》的方位文化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4 林鑓;相似的思想主题,,不同的时代语境[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伟;梦泽三秋日 传奇一片心——元杂剧涉梦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煦生;;道家美学[J];学术研究;1990年01期
2 刘扬;;道家思想对阮籍诗文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3 刘少坤;生态智慧:道家哲学的现代反思[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4 付晓青;;试论先秦两汉“自然”哲学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葛雷;再论马拉美与中国诗[J];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01期
6 吴学兵;;道家德育方法人本性探微[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吴学兵;;道家德育方法人本性探微[J];唐都学刊;2008年04期
8 李刚兴;;简析荀子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改造[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9 杨桂兰;论道家思想对和谐社会教育的启示[J];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肖华玮;;浅议道家的生态观[J];改革与开放;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觉敏;;道家与汉赋[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2 崔景明;;道家思想与汉民族伦理思想[A];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ANCIENT COSMOLOGY[A];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付新伟;胥筱云;;试论道家思想对中医局部望诊的影响[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谢清果;;道家思想奠定中国传统科学范式的基石[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6 崔秀莲;;杰克韦尔奇的管理之道——从道家思想看通用文化管理[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国生;;道家的环保思想与生态安全理念[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8 王锦;;从逻辑角度解读道家思想——兼析道家政治建构不被采纳之原因[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马奔腾;;闻一多对道家思想的研究[A];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9年
10 臧守虎;朱玉梅;;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素问·灵兰秘典论》“至道在微……以传保焉”的诠释[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诚喜;道家政治智慧的新审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毛洪安;儒家思想的美学观[N];大众科技报;2002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实习生 周晓婷;最高级的快乐是忘记快乐[N];南方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陈菁霞;“我是应用道家”[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姜今;克服现代文明异化能否借鉴道家思想?[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黎红雷;道家思想中的管理智慧[N];民营经济报;2009年
7 张学群;王亚洲的艺术追求[N];安徽日报;2001年
8 景宏;道家思想与汉魏文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吴祖强;给艺术家带来温暖[N];中国艺术报;2005年
10 邵大箴;自觉的艺术追求[N];中国艺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宗美;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艺术精神[D];暨南大学;2010年
2 宁国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道家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鲍永玲;“种子”与“灵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谷;道家思想对日本近世文化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6年
6 谭宝刚;老子及其遗著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于春媚;道家思想与魏晋文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海迪;黄老之学与汉初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郭平安;李梦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石了英;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银华;中国古代道家科学技术思想探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孝娥;道家思想对19世纪前日本古代文学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孝娥;道家思想对19世纪前日本古代文学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新水;老子“道”论新探[D];苏州大学;2003年
5 邱思斯;道家古典美学与现代视觉思维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涂沙丽;道家思想对奥尼尔后期作品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建东;先秦道家思想与《黄帝内经》[D];河南大学;2005年
8 吕俊峰;道家自然美学的现代价值[D];新疆大学;2010年
9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红云;伟大灵魂的回归[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自然无为的艺术境界——道家美学观在艺术中的体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