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认知视角下莎剧“悲”情感意象研究——以《哈姆雷特》和《李尔王》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2 07:32
莎剧中"悲"情感意象基于身体体验构成意象图式,经隐喻投射形成"悲"概念隐喻,体现出人物情感和状态的变化。本文探究莎剧"悲"情感隐喻的内在机制,考察莎剧"悲"概念的认知思维方式,深入解读"悲"。研究发现,"悲"情感隐喻与人体的感知体验密切相关,其概念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悲"情感意象具有丰富的隐喻内涵,主要传达人物的悲伤、哀伤与悲痛。
【文章来源】: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例(9)的堵塞力量图式表征[2]188
图3 例(9)的堵塞力量图式表征[2]188“悲”情感意象的状态体验可抽象为平衡图式(balance image schema),无逻辑式表达(Lakoff,1987)。在图5中,c为物质的原始状态,实心圆A代表引发情感体验的经历,F3表示情感作用力,d和e为形态变化。F3越大,c形态变化越明显。结合例(3)和例(4),李尔遭抛弃、哈姆雷特面对父亲新死、母亲改嫁(A),产生“悲”(F3),导致心(heart)的状态发生变化(a hundred thousand flaws)和躯体(solid flesh)的状态发生变化(a dew)。
空间体验构成整体—部分图式(part-whole image schema),体现出空间等级结构特性[21]282。图6和图8为整体-部分图式表征和射体/界标作用表征。方框表示整体,是界标。实心圆表示部分,是射体。射体在整体中的位置(高低)代表整体和射体的互动效果。射体的位置越高,两者互动效果越大。结合例(8),人体(flesh/corrupted blood)为界标,疾病(boil、plague sore、embossed carbuncle)为射体,构成整体-部分的关系。射体与界标的互动体现为疾病侵害人体。射体1、2、3依次表示“embossed carbuncle”“plague sore”“boil”“embossed carbuncle”的位置最高,表示侵害人体最严重。图7 例(8)的射体/界标作用表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概念隐喻探究[J]. 张露露,王占斌. 当代戏剧. 2019(02)
[2]《黄帝内经》中“悲”情感的概念化研究[J]. 李孝英,解宏甲. 外语电化教学. 2018(03)
[3]莎剧中的天气隐喻研究[J]. 谢世坚,陈秀琪.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从动物意象看《李尔王》中的虚无主义思想[J]. 罗益民. 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 1999(S1)
博士论文
[1]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 刘翼斌.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艺术语言情感逻辑分析[D]. 李银霞.云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78601
【文章来源】: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例(9)的堵塞力量图式表征[2]188
图3 例(9)的堵塞力量图式表征[2]188“悲”情感意象的状态体验可抽象为平衡图式(balance image schema),无逻辑式表达(Lakoff,1987)。在图5中,c为物质的原始状态,实心圆A代表引发情感体验的经历,F3表示情感作用力,d和e为形态变化。F3越大,c形态变化越明显。结合例(3)和例(4),李尔遭抛弃、哈姆雷特面对父亲新死、母亲改嫁(A),产生“悲”(F3),导致心(heart)的状态发生变化(a hundred thousand flaws)和躯体(solid flesh)的状态发生变化(a dew)。
空间体验构成整体—部分图式(part-whole image schema),体现出空间等级结构特性[21]282。图6和图8为整体-部分图式表征和射体/界标作用表征。方框表示整体,是界标。实心圆表示部分,是射体。射体在整体中的位置(高低)代表整体和射体的互动效果。射体的位置越高,两者互动效果越大。结合例(8),人体(flesh/corrupted blood)为界标,疾病(boil、plague sore、embossed carbuncle)为射体,构成整体-部分的关系。射体与界标的互动体现为疾病侵害人体。射体1、2、3依次表示“embossed carbuncle”“plague sore”“boil”“embossed carbuncle”的位置最高,表示侵害人体最严重。图7 例(8)的射体/界标作用表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概念隐喻探究[J]. 张露露,王占斌. 当代戏剧. 2019(02)
[2]《黄帝内经》中“悲”情感的概念化研究[J]. 李孝英,解宏甲. 外语电化教学. 2018(03)
[3]莎剧中的天气隐喻研究[J]. 谢世坚,陈秀琪.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从动物意象看《李尔王》中的虚无主义思想[J]. 罗益民. 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 1999(S1)
博士论文
[1]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 刘翼斌.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艺术语言情感逻辑分析[D]. 李银霞.云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78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78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