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李白世俗与超俗的归因探究

发布时间:2021-09-02 10:13
  李白采取干谒、入赘等世俗途径和手段来实现大济苍生的宏伟理想,深深眷恋供奉翰林的经历,重构了幽州之行和从璘入幕的记忆,表现出随势而变的世俗心理,这主要缘于社会制度、出身地位、社会风气和知识分子的依附性。李白的超俗表现在:干谒时多不卑不亢,自视甚高,爱友以德;深刻认识现实,为之担忧并加以批判;为李璘和李台卿仗义鸣冤;创作上,多选择缘题立意的古题乐府和自由奔放的歌行诗体,并将其推向高峰。这些可归于家乡、时代、家世、儒道思想和魏晋风度对其的影响。 

【文章来源】:黑河学院学报. 2020,11(0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世俗”与“超俗”的概念界定
    (一)“世俗”
    (二)“超俗”
二、李白世俗的表现及归因
    (一)表现
        1. 干谒
        2. 入赘
        3. 长安情结
        4. 幽州之行和从璘入幕的记忆重构
    (二)归因
        1. 社会制度
        2. 出身地位
        3. 社会风气
        4. 知识分子的依附性
三、李白超俗的表现及归因
    (一)表现
        1. 干谒
        2. 现实认识
        3. 入李璘幕
        4. 诗体选择
    (二)归因
        1. 家乡影响
        2. 时代影响
        3. 家世影响
        4. 儒道思想影响
        5. 魏晋风度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白与永王璘“谋主”李台卿——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笺证[J]. 邓小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2]论儒道对世俗功利的超越精神[J]. 朱贻庭.  道德与文明. 2011(01)
[3]大唐盛世与李白的人性追求[J]. 薛天纬.  昌吉学院学报. 2002(01)



本文编号:3378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78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1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