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美学意蕴”之“死亡之美”——以陶渊明和吉田兼好作品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3 02:48
中日两国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关系,于解脱之道亦是如此。作为一种在社会中独立的人文沉思和价值守护,"隐逸文学"有着深层的现代性表征。生死的困惑有史以来就困扰人类。死亡是生命的虚无,虚无是精神的最高悬浮状态,这种状态更接近宗教和诗歌。对死亡的反方向体验可使失却生存勇气的人,重新衡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死亡代表了一种精神之美与灵魂升华。本文以陶渊明和吉田兼好作品为例,从陶渊明和吉田兼好作品中的"死亡观"和"死亡"的超拔美感两个维度,管窥"隐逸"这一文学命题下中日语境下的"死亡之美",深度体察在人格解放和自由的获得等方面人类总体文明意识一致的艺术精神。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08)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陶渊明与吉田兼好作品中的“死亡观”
(一)“化”
(二)“成佛”
二、“死亡”的超拔美感
(一)“纵浪大化”
(二)“向死而生”
三、结语
本文编号:3380248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08)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陶渊明与吉田兼好作品中的“死亡观”
(一)“化”
(二)“成佛”
二、“死亡”的超拔美感
(一)“纵浪大化”
(二)“向死而生”
三、结语
本文编号:3380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8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