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桐城派“中兴”的出版因素——以曾国藩、萧穆交游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11-06 20:06
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三年(1861—1864),曾国藩驻辕安庆,弘扬文治,促成了桐城派的"中兴"之局。在此期间,得益于他的提携与指点,桐城后生萧穆的学术志趣逐渐从古文撰述转变为乡邦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此后四十年中,他铭记曾国藩的嘱托,不仅促成了桐城派诸多经典文献的搜辑、编纂与出版,还延续了"道咸之学新"的学术视线,破除汉宋畛域,兼收骈散,呼吁搜辑、保存清代皇室档案及域外汉籍,倡导边疆史地之学的研究。萧穆广阔的学术视野与丰硕的编纂实绩,为近代桐城派的开陈出新提供了丰厚的文本基础。出版因素在晚清近代桐城派"中兴"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也应当获得重新评估。
【文章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38(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萧穆与晚清桐城派经典文献的辑存、出版
二、从古文研习者到古籍编纂出版名家
三、守正与开新:萧穆与清末桐城派的学术进境
(一)破除汉宋畛域的学术取向
(二)不拘骈散的文章观念
(三)保存清代皇室档案的呼吁
(四)促进域外汉籍的回流
(五)重史地边疆之学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曾门四弟子”在近代文学史的产生与接受[J]. 范丹凝.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2]曾国藩与“桐城中兴”[J]. 曾光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04)
[3]桐城派的中兴、改造与复归——试论曾国藩、吴汝纶的文学活动与作用[J]. 关爱和. 文学遗产. 1985(03)
本文编号:3480443
【文章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38(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萧穆与晚清桐城派经典文献的辑存、出版
二、从古文研习者到古籍编纂出版名家
三、守正与开新:萧穆与清末桐城派的学术进境
(一)破除汉宋畛域的学术取向
(二)不拘骈散的文章观念
(三)保存清代皇室档案的呼吁
(四)促进域外汉籍的回流
(五)重史地边疆之学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曾门四弟子”在近代文学史的产生与接受[J]. 范丹凝.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2]曾国藩与“桐城中兴”[J]. 曾光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04)
[3]桐城派的中兴、改造与复归——试论曾国藩、吴汝纶的文学活动与作用[J]. 关爱和. 文学遗产. 1985(03)
本文编号:3480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8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