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女性写作与贞节观
发布时间:2021-11-08 07:21
贞节观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固的根源,是束缚女性的首要禁忌,不仅对一代代女性的命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积淀映射在作家的创作中。新时期以来,许多叙事文本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贞节观的写作,文学从而作为历史的另一种言说方式记录了女性的生命存在形态,而女性写作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关注女性生存处境和女性情感、反抗男权书写的传统文化就必然涉及到与贞节观的关系。本文以新时期以来具有代表性、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产生较大影响的女性叙事文本为立足点,旨在运用女性视角对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对贞节观突破的核心思想和写作趋势进行研究。解读文本中与贞节话语有关的女性形象,力求结合时代背景、社会因素,对我国新时期女性写作对贞节观突破的演变进行整体和细部的分析与把握。首先立足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遵循历史的时间顺序,通过对新时期女性作家文本的重点解读,清理出当代女性写作的发展脉络,分析总结各个阶段的整体性特点。与此同时,对贞节观在女性写作中从隐性到显性书写,从欲说还休到禁忌的突破的演变轨迹作一考察,从而揭示出女性写作冲破贞节观这一禁忌的意义。本文由引言、论文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对“女性写作”概念作一...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历史溯源:中国女性与贞节观
1.1 贞节观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1.2 贞节观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射——贞妇形象
1.2.1 贞妇形象形成来源
1.2.2 贞妇形象背后蕴藏的女性生存真相
第2章 贞节观在新时期女性文本中的衍变
2.1 历史缘起:"五四"到新时期女性写作中贞节话语的演变轨迹
2.2 反神话的书写
2.2.1 新时期女性写作的时代语境
2.2.2 从"爱的呼唤"到"神女峰"的倒塌
2.2.3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女人之"性"意识的觉醒
2.2.4 神话的终结:突破身体禁忌——贞节话语的极端背离
第3章 女性写作颠覆贞节观的意义
3.1 告别"王宝钏"——"贤妻良母"形象的颠覆
3.2 重放审美之花
3.3 探索女性自我救赎之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性别:主题研究的新维度[J]. 赵树勤. 中国文学研究. 2003(04)
[2]女性禁忌与后新时期女性写作[J]. 郑大群. 文艺评论. 2000(02)
[3]论20世纪中国小说的性爱叙事[J]. 谭桂林. 文艺争鸣. 1999(01)
[4]躯体修辞学:肖像与性[J]. 南帆. 文艺争鸣. 1996(04)
[5]中国当代文学:女性主义·女性写作·女性本文[J]. 陈虹. 文艺评论. 1995(04)
[6]中国古代文学的贞妇美女形象——男性德色二元取向和女性心灵双重悲哀的艺术符号[J]. 周晓琳.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2)
[7]淫荡乎,贞洁乎——两种传统女性类型的对立和转化[J]. 刘慧英. 文学自由谈. 1989(04)
[8]两个69届初中生的即兴对话[J]. 王安忆,陈思和. 上海文学. 1988(03)
硕士论文
[1]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与贞节观[D]. 吕树梅.厦门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83268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历史溯源:中国女性与贞节观
1.1 贞节观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1.2 贞节观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射——贞妇形象
1.2.1 贞妇形象形成来源
1.2.2 贞妇形象背后蕴藏的女性生存真相
第2章 贞节观在新时期女性文本中的衍变
2.1 历史缘起:"五四"到新时期女性写作中贞节话语的演变轨迹
2.2 反神话的书写
2.2.1 新时期女性写作的时代语境
2.2.2 从"爱的呼唤"到"神女峰"的倒塌
2.2.3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女人之"性"意识的觉醒
2.2.4 神话的终结:突破身体禁忌——贞节话语的极端背离
第3章 女性写作颠覆贞节观的意义
3.1 告别"王宝钏"——"贤妻良母"形象的颠覆
3.2 重放审美之花
3.3 探索女性自我救赎之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性别:主题研究的新维度[J]. 赵树勤. 中国文学研究. 2003(04)
[2]女性禁忌与后新时期女性写作[J]. 郑大群. 文艺评论. 2000(02)
[3]论20世纪中国小说的性爱叙事[J]. 谭桂林. 文艺争鸣. 1999(01)
[4]躯体修辞学:肖像与性[J]. 南帆. 文艺争鸣. 1996(04)
[5]中国当代文学:女性主义·女性写作·女性本文[J]. 陈虹. 文艺评论. 1995(04)
[6]中国古代文学的贞妇美女形象——男性德色二元取向和女性心灵双重悲哀的艺术符号[J]. 周晓琳.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2)
[7]淫荡乎,贞洁乎——两种传统女性类型的对立和转化[J]. 刘慧英. 文学自由谈. 1989(04)
[8]两个69届初中生的即兴对话[J]. 王安忆,陈思和. 上海文学. 1988(03)
硕士论文
[1]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与贞节观[D]. 吕树梅.厦门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83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8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