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9 07:50
《礼记》作为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不仅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影响,在文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历代研究《礼记》者虽众,文学层面的研究却较为薄弱。因此,本文选取《礼记》为研究对象,拟从文学角度,在历时与共时的纵横比较中,力求对它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彰显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论文在绪论之外,共设5章,约15万字。绪论部分阐述选题的意义及研究方法,着重回顾了《礼记》文学研究的历史。在古代,文学意义上的研究突出地是以评注的方式,展示出《礼记》文学阐释的独特风貌和历程。近现代以来,出现了一些论及《礼记》文学价值的中外专著或论文,而且,不少古文选本和古文鉴赏辞典以雅俗共赏的形式,来评析《礼记》的文学成就,也是该期一大特色。综观历代《礼记》研究,经学层面的研究成绩斐然,且始终居于主流地位,而文学层面的研究则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迄今,《礼记》文学研究尚不够全面和深入。第一章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梳理《礼记》的有关问题。《礼记》的来源、编选过程、成书年代及各篇作者等问题比较复杂,对此学界观点不一。本文仅表明取舍态度,以避免将过多的精力放于此处,即认为:西汉戴圣所辑的四十九篇《礼记》来源甚...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学术史简述
三、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一章 《礼记》概说
第一节 《礼记》的来源和编者
一、《礼记》的来源
二、《礼记》的编者和编成年代
第二节 《礼记》的作者及撰作年代
第三节 《礼记》与《仪礼》、《大戴礼记》的关系
一、《礼记》与《仪礼》的关系
二、大、小戴《礼记》的关系
第二章 《礼记》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源起论
一、"感于物而动"
二、乐的情感特征及内化性
第二节 功用论
一、文学的社会作用
二、《礼记》功用论的影响
第三节 文质论
一、《礼记》的文质论
二、《礼记》文质论的影响
第三章 《礼记》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礼记》中的人物概况及其文学意义
一、《礼记》中的人物概况
二、《礼记》中人物形象的文学意义
第二节 孔子形象
一、孔子形象分析
二、从《礼记》看孔子的人格魅力
三、《礼记》中孔子形象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 孔门弟子形象
一、曾子
二、子游
三、子夏
四、子贡
五、子路
第四章 《礼记》的文体形态
第一节 《礼记》文体研究观点综述
一、《礼记》文体研究的主要观点
二、《礼记》文体研究观点综述
第二节 《礼记》的文体形态及其特征
一、议论文
二、说明文
三、记叙文
第三节 《礼记》中有关文体的论述
一、诔
二、铭
第五章 《礼记》中众多散文篇章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谋篇布局:层折曲妙
一、章法谨严,映带生姿
二、宛转回复,前后呼应
三、沧海扬波,跌宕有致
第二节 行文句法:繁简有当
一、精约简括,不失一辞
二、丰赡繁富,不余一言
第三节 话语特色
一、语言整饬而多变
二、多样化的修辞手法
三、虚词的灵活运用
四、雅洁明畅的语言风格
结语
附表
表一:古文评注本简表(古代部分)
表二:论述《礼记》文学成就的著作简表
表三:研究《礼记》文学成就的论文简表
表四:选评《礼记》的古文鉴赏辞典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十世纪《乐记》研究综述[J]. 龙珲.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6(02)
[2]从出土文献看七十子后学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J]. 陈桐生. 文学遗产. 2005(06)
[3]《乐记》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力证——以湖北郭店楚墓竹简为据[J]. 孙星群.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5(03)
[4]上博竹书《从政》篇与《子思子》[J]. 杨朝明. 孔子研究. 2005(02)
[5]郭店楚简与《乐记》[J]. 邹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6]《礼记》来源新论[J]. 郝明朝.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7]话说“五至三无”[J]. 庞朴. 文史哲. 2004(01)
[8]试论《仪礼》的作者与撰作时代[J]. 丁鼎. 孔子研究. 2002(06)
[9]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邢文. 文物. 2001(05)
[10]中国先秦儒道文献的重大发现与深远意义──初读《郭店楚墓竹简》[J]. 江林昌.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博士论文
[1]《礼记》成书考[D]. 王锷.西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26128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学术史简述
三、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一章 《礼记》概说
第一节 《礼记》的来源和编者
一、《礼记》的来源
二、《礼记》的编者和编成年代
第二节 《礼记》的作者及撰作年代
第三节 《礼记》与《仪礼》、《大戴礼记》的关系
一、《礼记》与《仪礼》的关系
二、大、小戴《礼记》的关系
第二章 《礼记》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源起论
一、"感于物而动"
二、乐的情感特征及内化性
第二节 功用论
一、文学的社会作用
二、《礼记》功用论的影响
第三节 文质论
一、《礼记》的文质论
二、《礼记》文质论的影响
第三章 《礼记》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礼记》中的人物概况及其文学意义
一、《礼记》中的人物概况
二、《礼记》中人物形象的文学意义
第二节 孔子形象
一、孔子形象分析
二、从《礼记》看孔子的人格魅力
三、《礼记》中孔子形象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 孔门弟子形象
一、曾子
二、子游
三、子夏
四、子贡
五、子路
第四章 《礼记》的文体形态
第一节 《礼记》文体研究观点综述
一、《礼记》文体研究的主要观点
二、《礼记》文体研究观点综述
第二节 《礼记》的文体形态及其特征
一、议论文
二、说明文
三、记叙文
第三节 《礼记》中有关文体的论述
一、诔
二、铭
第五章 《礼记》中众多散文篇章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谋篇布局:层折曲妙
一、章法谨严,映带生姿
二、宛转回复,前后呼应
三、沧海扬波,跌宕有致
第二节 行文句法:繁简有当
一、精约简括,不失一辞
二、丰赡繁富,不余一言
第三节 话语特色
一、语言整饬而多变
二、多样化的修辞手法
三、虚词的灵活运用
四、雅洁明畅的语言风格
结语
附表
表一:古文评注本简表(古代部分)
表二:论述《礼记》文学成就的著作简表
表三:研究《礼记》文学成就的论文简表
表四:选评《礼记》的古文鉴赏辞典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十世纪《乐记》研究综述[J]. 龙珲.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6(02)
[2]从出土文献看七十子后学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J]. 陈桐生. 文学遗产. 2005(06)
[3]《乐记》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力证——以湖北郭店楚墓竹简为据[J]. 孙星群.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5(03)
[4]上博竹书《从政》篇与《子思子》[J]. 杨朝明. 孔子研究. 2005(02)
[5]郭店楚简与《乐记》[J]. 邹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6]《礼记》来源新论[J]. 郝明朝.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7]话说“五至三无”[J]. 庞朴. 文史哲. 2004(01)
[8]试论《仪礼》的作者与撰作时代[J]. 丁鼎. 孔子研究. 2002(06)
[9]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邢文. 文物. 2001(05)
[10]中国先秦儒道文献的重大发现与深远意义──初读《郭店楚墓竹简》[J]. 江林昌.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博士论文
[1]《礼记》成书考[D]. 王锷.西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26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52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