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贾岛接受史论
发布时间:2021-11-29 13:57
在大诗人迭出的唐代,贾岛的文学成就并不算高,但其对后世诗人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在宋代,贾岛自成一家的诗风得到普遍体认,无论尊岛还是贬岛的宋人,均不得不许认贾岛独特诗格的存在。在《沧浪诗话》按人划分的诗体中,“贾浪仙体”就与众多大诗人分庭并立。纵观有宋一代,在北宋初期,九僧、寇准、潘阆、魏野、林逋等从诗歌审美趣味方向追随贾岛;从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不同阶段的诗人对贾岛部分地接受认可,如梅尧臣、陈师道、杨万里等;至南宋后期,永嘉四灵、江湖诗人等在类同晚唐的历史背景下蹑迹贾岛。本文试图结合宋代的经济、政治情况与士人的心理状态,勾勒出一条宋人或显或隐地接受贾岛的文学史线索。两宋诗话评论极盛,流传至今者如《六一诗话》、《临汉隐居诗话》、《韵语阳秋》、《沧浪诗话》、《珊瑚钩诗话》等均提及贾岛。本文通过钩辑整理宋代诗歌、诗话里对贾岛的相关评价,分类归纳出宋人的主要观点,从本事与敷衍附加之事,身世罹遇的怜悯与认同,毁誉参半的声名,瘦硬风骨的推举与穷狭诗境的异议,苦吟内涵的拓展,奇僻怪涩与清幽平和两极风格的悖反分歧观,诗中禅蕴论以及郊、岛诗风比较论等侧面立体式地探求宋人接受贾岛的各自立场与角度,以此探寻宋...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宋人接受贾岛的概况与过程
第一节 北宋初期接受贾岛的概况
一、北宋初期的政治经济背景
二、北宋初期,久经战乱后的士人心理状态
三、九僧、寇准、潘阆、魏野、林逋等师学贾岛
第二节 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接受贾岛的概况
一、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的政治经济背景
二、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三教合一的士人心理状态
三、宋诗发展演变轨迹中部分诗人选择性地接受贾岛
第三节 南宋后期接受贾岛的概况
一、南宋后期的政治经济背景
二、南宋后期,末世文人的心理状态
三、永嘉四灵尊崇贾岛,江湖诗人等部分地接受贾岛
第二章 宋人评述贾岛的主要论点
第一节 人格层面析解
一、本事与敷衍附加之事
二、身世罹遇的怜悯与认同
三、毁誉参半的声名
第二节艺术特质评说
一、瘦硬风骨的推举与穷狭诗境的异议
二、苦吟内涵的拓展:态度、思力、气格的放射性阐释
三、奇僻怪涩与清幽平和两极风格的悖反分歧观
四、诗中禅蕴论
五、郊、岛诗风比较论
第三章 贾岛体与宋代诗史建构
第一节贾岛体精神特质与宋人人格特征
一、造语炼字的刻意用心与“务以精意相高”的创作理念
二、披着儒衣的僧人与披着袈裟的宋诗人
第二节贾岛体艺术特征与宋诗审美风格
一、无意识的幽僻意象与另辟蹊径的宋诗
二、无人情味的冷僻诗境与尚理寡情的宋诗
三、渗透纸背的禅意与心学、佛学双重影响下的宋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刻意造平淡:贾岛诗风综论[J]. 李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2]清风荡漾——贾岛诗歌清之风韵及其在晚唐、五代、宋初的回响[J]. 喻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3]论贾岛与唐末清苦诗风[J]. 邓立勋. 船山学刊. 2004(04)
[4]试论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影响[J]. 黎孟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5]贾岛现象与“晚唐体”[J]. 孙鸿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6]孤高傲世的绝世风神——宋初晚唐体隐逸诗人的思想情怀[J]. 喻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7]宋诗“晚唐体”辨[J]. 张海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8]在诗歌的家园里栖居——晚唐体苦吟的意义及影响[J]. 李贵.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2)
[9]谈贾岛诗风及其影响[J]. 谢旭. 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05)
[10]孟郊贾岛诗歌比较研究[J]. 李军.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硕士论文
[1]晚唐五代贾岛接受史研究[D]. 余霞.陕西师范大学 2004
[2]陈师道诗歌艺术研究[D]. 尹镝.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26629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宋人接受贾岛的概况与过程
第一节 北宋初期接受贾岛的概况
一、北宋初期的政治经济背景
二、北宋初期,久经战乱后的士人心理状态
三、九僧、寇准、潘阆、魏野、林逋等师学贾岛
第二节 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接受贾岛的概况
一、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的政治经济背景
二、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三教合一的士人心理状态
三、宋诗发展演变轨迹中部分诗人选择性地接受贾岛
第三节 南宋后期接受贾岛的概况
一、南宋后期的政治经济背景
二、南宋后期,末世文人的心理状态
三、永嘉四灵尊崇贾岛,江湖诗人等部分地接受贾岛
第二章 宋人评述贾岛的主要论点
第一节 人格层面析解
一、本事与敷衍附加之事
二、身世罹遇的怜悯与认同
三、毁誉参半的声名
第二节艺术特质评说
一、瘦硬风骨的推举与穷狭诗境的异议
二、苦吟内涵的拓展:态度、思力、气格的放射性阐释
三、奇僻怪涩与清幽平和两极风格的悖反分歧观
四、诗中禅蕴论
五、郊、岛诗风比较论
第三章 贾岛体与宋代诗史建构
第一节贾岛体精神特质与宋人人格特征
一、造语炼字的刻意用心与“务以精意相高”的创作理念
二、披着儒衣的僧人与披着袈裟的宋诗人
第二节贾岛体艺术特征与宋诗审美风格
一、无意识的幽僻意象与另辟蹊径的宋诗
二、无人情味的冷僻诗境与尚理寡情的宋诗
三、渗透纸背的禅意与心学、佛学双重影响下的宋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刻意造平淡:贾岛诗风综论[J]. 李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2]清风荡漾——贾岛诗歌清之风韵及其在晚唐、五代、宋初的回响[J]. 喻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3]论贾岛与唐末清苦诗风[J]. 邓立勋. 船山学刊. 2004(04)
[4]试论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影响[J]. 黎孟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5]贾岛现象与“晚唐体”[J]. 孙鸿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6]孤高傲世的绝世风神——宋初晚唐体隐逸诗人的思想情怀[J]. 喻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7]宋诗“晚唐体”辨[J]. 张海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8]在诗歌的家园里栖居——晚唐体苦吟的意义及影响[J]. 李贵.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2)
[9]谈贾岛诗风及其影响[J]. 谢旭. 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05)
[10]孟郊贾岛诗歌比较研究[J]. 李军.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硕士论文
[1]晚唐五代贾岛接受史研究[D]. 余霞.陕西师范大学 2004
[2]陈师道诗歌艺术研究[D]. 尹镝.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26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52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