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的语言艺术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0 21:22
《晏子春秋》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之一。全书以晏子为中心人物写了二百多个故事,它被认为是到目前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人物故事集。晏子是春秋末年齐国的卿相。他机智幽默、谦恭自抑、力行节俭、反对奢侈、为官清廉、爱国爱民。后人将他与齐初名相管仲并称为“管晏”。在《晏子春秋》成书前,有关晏子的故事就早已广布于民间的街谈巷议之中。西汉刘向在综合整理晏子故事的基础上,校订而成今天我们见到的《晏子春秋》。成书之后,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特别是真伪问题的困扰,致使此书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即便有人关注,也多侧重于其思想方面。对《晏子春秋》文学艺术,特别是语言艺术的研究,就更少了。《晏子春秋》不仅具有丰厚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且在语言艺术方面也独具特色。那么作品独具魅力的语言艺术有哪些方面的特色,造成这种艺术特色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为更好地揭示《晏子春秋》语言艺术特色及形成原因,首先笔者潜心研读原著,在研读过程中不断总结感性认识;其次是将这种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归类,并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最后是将自己的认识与相关理论结合起来,经反复整合,最终构建起本文的理论体系。本论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晏子春秋》语言艺术特...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晏子春秋》的语言艺术特色
(一) 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
1、恰当的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2、场面、细节的精心刻画
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二) 通俗晓畅,充满口语化特征
1、用语的浅易
2、流畅连贯的句式
3、语助词的频繁使用
(三) 幽默诙谐,富于情趣性
1、正话反说,妙趣横生
2、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
3、装疯卖傻,虚妄怪诞
(四) 简约精练,富于哲理性
1、大量使用短句
2、精辟深刻的警语
3、恰如其分的引语
(五) 周密严谨,说理有力
1、论证问题全面深入
2、有理有据,入情入理
3、权威性的论据
4、精当独到的点睛式议论
(六) 富于逻辑性
1、借题发挥,巧妙演绎
2、欲擒故纵,以退为进
3、顺水推舟,因势利导
4、绵里藏针,以柔克刚
二、《晏子春秋》语言艺术特色的成因分析
(一) 时代特征
1、社会政治氛围的缓和
2、士阶层的崛起
(二) 齐人的乐观民族性格
1、多元的文化氛围
2、强大国力的保证
(三) 民间文学特征
1、口头流传
2、集体创作
3、变异性
(四) 语言发展演变的趋势
1、上古文言阶段
2、混和过渡阶段
3、上古白话阶段
(五) 先秦行人辞令的影响
1、谦和委婉,刚柔相济
2、雄辩阔论,或铺张扬厉,或针锋相对
3、引经据典,多赋诗以明义
(六) 晏子的自身修养
1、博学善思
2、淡泊名利
3、谦虚低调
结语
参考文献
其它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晏子春秋》的修辞特色[J]. 李永勃. 修辞学习. 2003(06)
[2]《晏子春秋》的成书时间与思想特征[J]. 毛曦,李仙娥. 人文杂志. 1997(06)
[3]论晏子的谈话艺术——《〈晏子春秋〉研究》之五[J]. 段国超,连杨柳,张晓明. 渭南师专学报. 1988(01)
[4]《晏子春秋》的文学价值[J]. 孙绿怡. 东北师大学报. 1982(05)
[5]《晏子春秋》简论——兼评《晏子春秋集释·前言》[J]. 谭家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2(02)
[6]《晏子春秋》的性质思想和艺术[J]. 杨天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82(01)
本文编号:3599541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晏子春秋》的语言艺术特色
(一) 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
1、恰当的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2、场面、细节的精心刻画
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二) 通俗晓畅,充满口语化特征
1、用语的浅易
2、流畅连贯的句式
3、语助词的频繁使用
(三) 幽默诙谐,富于情趣性
1、正话反说,妙趣横生
2、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
3、装疯卖傻,虚妄怪诞
(四) 简约精练,富于哲理性
1、大量使用短句
2、精辟深刻的警语
3、恰如其分的引语
(五) 周密严谨,说理有力
1、论证问题全面深入
2、有理有据,入情入理
3、权威性的论据
4、精当独到的点睛式议论
(六) 富于逻辑性
1、借题发挥,巧妙演绎
2、欲擒故纵,以退为进
3、顺水推舟,因势利导
4、绵里藏针,以柔克刚
二、《晏子春秋》语言艺术特色的成因分析
(一) 时代特征
1、社会政治氛围的缓和
2、士阶层的崛起
(二) 齐人的乐观民族性格
1、多元的文化氛围
2、强大国力的保证
(三) 民间文学特征
1、口头流传
2、集体创作
3、变异性
(四) 语言发展演变的趋势
1、上古文言阶段
2、混和过渡阶段
3、上古白话阶段
(五) 先秦行人辞令的影响
1、谦和委婉,刚柔相济
2、雄辩阔论,或铺张扬厉,或针锋相对
3、引经据典,多赋诗以明义
(六) 晏子的自身修养
1、博学善思
2、淡泊名利
3、谦虚低调
结语
参考文献
其它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晏子春秋》的修辞特色[J]. 李永勃. 修辞学习. 2003(06)
[2]《晏子春秋》的成书时间与思想特征[J]. 毛曦,李仙娥. 人文杂志. 1997(06)
[3]论晏子的谈话艺术——《〈晏子春秋〉研究》之五[J]. 段国超,连杨柳,张晓明. 渭南师专学报. 1988(01)
[4]《晏子春秋》的文学价值[J]. 孙绿怡. 东北师大学报. 1982(05)
[5]《晏子春秋》简论——兼评《晏子春秋集释·前言》[J]. 谭家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2(02)
[6]《晏子春秋》的性质思想和艺术[J]. 杨天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82(01)
本文编号:3599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59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