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梅曾亮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0 20:49
  梅曾亮在桐城派中是一位颇有成就和创作个性的作家,对桐城派的发展及传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历来学者们对他的专门研究却非常少。并且,目前的这些研究还仅限于局部。对梅曾亮的文学成就,偏重于散文创作;对其文学理论,往往只注意到“因时”、“求真”的方面,而对他的整体性认识和他的文学创作的继承性、发展性以及在桐城派中的特殊地位,还需要进行更系统和细致的研究。 本文希望能在总结、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梅曾亮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把握。首先考察其时代生平及交游情况,揭示其生平经历和广泛的交游活动对于自身创作的影响和对桐城派古文传播的重要意义。其次重点论述梅曾亮散文和诗歌的创作理论、内容及艺术特色,突出梅曾亮的文学创作对桐城派的继承、发展、新变和传播作用,最终在中国文学史上给他一个合理的评价与定位。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桐城派的产生、发展及源流
    二、历代学者对桐城派的研究与评价
    三、梅曾亮诗文研究现状
第一章 梅曾亮的生平与交游
    第一节 生平考
    第二节 交游考
第二章 梅曾亮的散文研究
    第一节 散文理论
    第二节 题材内容
    第三节 艺术特色
第三章 梅曾亮的诗歌研究
    第一节 诗歌理论
    第二节 诗歌内容
    第三节 艺术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嘉道时期桐城派的中坚——岭西五大家[J]. 张维.  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2]20世纪桐城派研究述评[J]. 高黛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3]经世之学的蜕变与桐城文派的崛起[J]. 何天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4]论桐城文派在散文史上的地位[J]. 何天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4)
[5]关于桐城派及近百年来对它的评论[J]. 周中明.  文学评论. 1997(04)
[6]近代桐城派散文新论[J]. 郭延礼.  东岳论丛. 1989(03)
[7]论姚门四杰[J]. 黄霖.  江淮论坛. 1985(02)



本文编号:3695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95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