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北宋六大家之韩文接受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2-10-22 17:29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急遽演进的时期,北宋尤为如此,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就是在此特殊社会背景下得以被重新认同的。宋代的散文家和理论家,不但将韩文作为创作的直接母本,而且,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更迭,有意无意地对韩文作了新的阐释,而在学习接受中不无创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为北宋六大家。他们对韩文的接受和创新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韩文潜藏意义的外化和衍化,即文学的社会造型功能。故我们以接受学、阐释学为器识,试图高屋建瓴地勾勒出北宋六大家韩文接受与创新的大致风貌。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韩文在北宋得以开启重兴之运,北宋社会背景是不可剥离的因素之一。建国之初,为维护国家及政权的稳定和统一,统治者推行儒家思想,以达到“尊王攘夷”的目的。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文人的地位有了史无前例的提升,科举制度被大力推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翻天覆地的变革也带来了人们对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更强烈的责任感。 韩文接受在唐代是曲折的。韩愈“抗颜为师”,“奖掖后进”,恭列其门下的弟子众多,但终因骈文之势的汹涌,韩愈等人前仆后继倡导的唐代古文革新渐告式微。北宋古文家们在这样的唐绪之下拉开了韩文接受...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唐至北宋韩文接受之曲折历程
    第一节 唐人韩文接受之变化
    第二节 北宋韩文接受之新变
第二章 北宋韩文接受的文化思想背景
    第一节 尊王攘夷和儒学复兴
    第二节 兴文教,抑武事
    第三节 生产关系之变革
第三章 北宋六大家韩文接受之多样统一性
    第一节 文道关系
        一、文与道俱
        二、先道德后辞章
        三、文贯乎道
        四、有为而作之三苏
    第二节 不平则鸣
        一、穷者之言
        二、扶衰救缺之心
        三、文者言乎志
        四、为文尚用之三苏
第四章 北宋六大家韩文接受之创新
    第一节 道的内涵外延之因革
        一、曲尽人情,切于百事
        二、能尽心,然后能自得之
        三、礼教治政之道
        四、真杂之道
        五、道与物接
        六、天地疏荡之道
    第二节 “气盛言宜”之发挥与充实
        一、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二、蓄道德而能文章
        三、词盛气豪
        四、文以意为主之二苏
        五、养其心而足其内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初作家论韩愈[J]. 石素真.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5)
[2]宋文文体演变论略[J]. 朱迎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3]北宋初期古文家的韩愈观[J]. 郭丽.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4]韩愈“气”说和他散文的气势美[J]. 范少琳.  红河学院学报. 2004(05)
[5]谈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J]. 王玉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6]唐宋八大家论[J]. 周振甫.  文学遗产. 1996(06)
[7]论韩愈的气盛言宜和辞事相称[J]. 张清华.  宁夏社会科学. 1992(05)

硕士论文
[1]论韩愈文学思想中的生命意识[D]. 于恩萍.新疆师范大学 2004
[2]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D]. 李淑芳.湖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96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96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a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