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视角下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
发布时间:2017-07-05 23:02
本文关键词:翻译美学视角下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美学 散文翻译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审美意识系统
【摘要】: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因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受到读者的广泛喜欢,尤其是五四之后的中国现代散文。虽然对于散文的研究,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对于散文翻译的研究却相当的滞后,更不要说是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或是从翻译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了。 翻译美学理论,是美学与翻译结合的产物,虽然它还是一种比较新的理论,但纵观我国的翻译理论发展史,人们不难发现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译论,就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 有鉴于此,本文主要是以刘宓庆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对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本文简要回顾了中西翻译史上美学与翻译结合的渊源与发展史,以及现代翻译美学的主要内容,翻译中的美学主体,美学客体,审美意识系统,美学再现等等。从翻译客体上来说,散文的美主要体现在其形式系统与非形式系统两个方面。其次在本文中,对于形式系统的美质主要是从语音,词语,句子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而在非形式系统方面,情感,意境以及风格正是作者在要探讨的。散文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再现这两方面的美质。当然要实现这一理想,译者的主体审美功能在其中是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的,尤其是译者的审美意识系统,从理解,转化到加工,再现,每一个过程,译者的主观能动性都是不可或缺的。译者的审美意识系统是由一个系统组成的结构,审美者依借这个结构的能动运作来捕捉和挖掘所有的审美信息,使审美客体成为审美对象并具有审美价值。在散文的翻译过程中,特别是译者的审美移情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理解文本背后隐藏的情感,译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志趣相投、情感相宜,同时又与作品思想吻合、爱憎共生、审美一致。译者通过与作者和作品的这种契合,在翻译中把原文的形式、内容和精神原原本本地传达出来。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最后我们不难发现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无疑很好地从形式系统以及非形式系统传达了散文的美质。尽管对于现代散文的美学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相信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研究中国现代散文不失为一条新的路子,希望能为现代散文的翻译研究找到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翻译美学 散文翻译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审美意识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3-5
- 摘要5-7
- Contents7-9
- Introduction9-11
- Chapter one Brief Retrospect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11-18
- 1.1 Aesthetic Thoughts in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11-13
- 1.2 Aesthetical Thoughts in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es13-16
- 1.3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16-18
- Chapter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18-25
- 2.1 Translation Aesthetic Object18-20
- 2.1.1 An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 Object18
- 2.1.2 Attributes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 Object18-20
- 2.2 Translation Aesthetic Subject20-25
- 2.2.1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 Subject20-21
- 2.2.2 Attributes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 Subject21-25
- Chapter Three Translator’s Aesthetic Cognitive Process25-32
- 3.1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or’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System25-26
- 3.2 The Process of Aesthetic Representation26-28
- 3.2.1 Aesthetic Comprehension26-27
- 3.2.2 Aesthetic Transformation27
- 3.2.3 Aesthetic Improvement27-28
- 3.2.4 Aesthetic representation28
- 3.3 Empathy of the Translator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28-32
- 3.3.1 Three basic features of empathy29
- 3.3.2 Four phases of empathy29-32
- Chapter Four The Aesthetic Representation of Zhang Peiji’s Translation of Modern Chinese Essays32-53
- 4.1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Chinese Essays32-35
- 4.2 Introduction of the Translator Zhang Peiji and His Translation of Modern Chinese essays35-36
- 4.2.1 The Translator Zhang Peiji35-36
- 4.2.2 His Translation of Modern Chinese Prose36
- 4.3 Formal System Representation36-45
- 4.3.1 Beauty at Sound Level37-39
- 4.3.2 Beauty at Word Level39-41
- 4.3.3 Beauty at syntactic level41-45
- 4.4 Non-formal System Representation: Aesthetic Fuzzy Sets45-53
- 4.4.1 Beauty in Emotions45-47
- 4.4.2 Beauty in Artistic Concept47-49
- 4.4.3 Beauty in style49-53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3-56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53-55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es55-56
- Bibliography56-60
- Acknowledgements60-61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秀明;中国翻译美学初探[J];福建外语;1998年02期
2 韩子满;当代美学思潮与翻译理论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隋荣谊;李锋平;;翻译美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1期
4 刘宓庆;翻译的美学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5 张柏然,张思洁;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辨[J];现代外语;1997年02期
6 郑达华;再论文学翻译重在审美效果[J];中国翻译;2002年04期
7 罗国林;风格与译风[J];中国翻译;1996年02期
8 李洁;;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千里;风格与审美——英语散文翻译初探[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2 舒舟;从翻译美学视角探究散文翻译中的意境迁移[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3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2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