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卞之琳诗歌自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00:09

  本文关键词:卞之琳诗歌自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卞之琳 自译 诗歌形式 韵律 节奏 内在结构


【摘要】:从20世纪40年代起,著名翻译家兼诗人卞之琳先生在国内外不同刊物中共发表了20首英文自译诗歌。这20首自译诗歌是卞之琳作为诗人和翻译家两种身份紧密结合的典型代表,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然而,在现存关于研究卞之琳先生的汗牛充栋的的论文甚至专著中,基本上都只限于单独研究卞之琳的诗歌或者译作及相关理论,很少能够把他诗人和翻译家的两种身份结合起来进行相关研究,而其中关于其英文自译诗歌的题材更是鲜见。 卞之琳先生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理论方面有很多极具价值的洞见,尤其是其中关于注重“韵律”、“节奏”等理论更是对其自身的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新诗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其诗歌创作理论和文学翻译理论尤其是诗歌翻译理论的深入总结,从韵律、节奏和内在结构等诗歌形式的三方面分析这20首自译诗歌的原文特征并通过与卞先生汉译英诗歌的翻译风格的对比分析这20首英文自译诗歌的翻译风格,发现自译诗与原诗在韵律和节奏方面未能严格遵循其在英诗汉译中提出和遵循的相关理论而在诗歌的内在结构方面却做到了完美再现。本文旨在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分析梳理,对卞之琳先生自译诗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意义及对译文的影响进行进一步探讨,同时一并讨论其自译行为的价值和对其自译进行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卞之琳 自译 诗歌形式 韵律 节奏 内在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Acknowledgements6-8
  • Introduction8-14
  • Chapter One On Self-Translation14-26
  • 1.1 Definition and Attribution of Self-Translation14-17
  • 1.1.1 Definition of Self-Translation14-15
  • 1.1.2 Attribution of Self-Translation15-17
  • 1.2 Causes for Self-Translation17-22
  • 1.2.1 Preconditions for Self-Translators17-19
  • 1.2.2 Subjective Causes19-20
  • 1.2.3 Objective Causes20-22
  • 1.3 The Development of Self-Translation and Its Study22-26
  • 1.3.1 Self-Translation and Its Study Home and Abroad22-24
  • 1.3.2 An Outlook on the Present Study of Poetry Self-Translation24-26
  • Chapter Two Bian Zhilin as a Poet and Translator26-37
  • 2.1 A Survey of Bian as a Poet27-31
  • 2.1.1 Poems of Early Years (1930--1937)27-29
  • 2.1.2 Poems of Middle Phase (1938--1949)29-30
  • 2.1.3 Poems of Late Phase(1949--2001)30-31
  • 2.2 A Survey of Bian as a Translator31-37
  • 2.2.1 Bian’s Translation Practice31-32
  • 2.2.2 Bian’s Translation Theory32-37
  • Chapter Three Bian’s Poetry Self-Translation37-79
  • 3.1 An Introduction into Bian’s Poetry Self-Translation37-40
  • 3.2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 Poems on Poetic Form40-53
  • 3.2.1 Maturation and Neatness in Rhythm43-46
  • 3.2.2 Flexibility and Variety in Rhyme46-49
  • 3.2.3 Ingenious Arrangement in Structure49-53
  • 3.3 Self-Translation Style on Poetic Form53-75
  • 3.3.1 Rhythm: Not Strictly “Replacing a Chinese Pause with an English Foot”53-62
  • 3.3.2 Rhyme: Not Strictly Keeping Accordance with the Original62-68
  • 3.3.3 Structure: Making Ingenious Transformation in Poetic Structure68-72
  • 3.3.4 A Summary72-75
  • 3.4 Significance of Bian’s Poetry Self-Translation75-79
  • 3.4.1 Promo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New-style Poems75-76
  • 3.4.2 Explaining the Amplification Phenomenon in Self-Translation76-79
  • Conclusion79-83
  • Works Cited83-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翔;;情感抒发与知性追求——徐志摩与卞之琳诗歌创作主张比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7期

2 王苏婷;;人与诗——比较分析研究卞之琳的诗歌艺术[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西渡;;卞之琳的新诗格律理论[J];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04期

4 田素芹;;卞之琳诗歌的知性色彩[J];作家;2011年14期

5 季剑青;;“故都故都奈若何”:1930年代北平的现代主义诗歌[J];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04期

6 王璞;;“地图在动”:抗战期间现代主义诗歌的三条“旅行路线”[J];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04期

7 陈可培;;论卞之琳的诗歌翻译与格律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江涛;刘璐瀛;朱怀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蒙晓虹;;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entence Pattern Clash in E-C Transl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7 符晓;;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al Names in Hong Lou Meng:A Comparison of Three Famous English Version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Alexis Nuselovici;;全球化环境下翻译的伦理与政治功能(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9 ;Chinese Subjectivity Analysis Using Bilingual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Technology[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10 李活雄;;从日本漫画的港日版本比较研究考察文化杂种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彭俐;重读卞之琳[N];北京日报;2000年

2 名章;心仪卞之琳和他的诗[N];中国审计报;2001年

3 袁可嘉;卓越成就珍贵奉献[N];文艺报;2000年

4 屠岸;师生情谊四十年[N];文汇报;2001年

5 (美) 汉乐逸;美与真的发现之旅[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臧乐源 乔植英;思念逐日深[N];文艺报;2011年

7 江弱水;闲坐西窗看小书[N];光明日报;2000年

8 小易;带着翻译网上游[N];健康报;2002年

9 郑新芳;保定早期著名作家潘炳皋[N];保定日报;2010年

10 谢其章;抬头见星 低头见水[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4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曹志建;功能主义视角下软性法律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彭爱民;忠实于源语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Xu Luomai;[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99年

9 韩庆果;整合文本性的翻译规范理论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蕾;卞之琳诗歌自译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CHEN SI;[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3 朱运枚;操纵理论和儿童文学中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祁芝红;文体意识培养与翻译能力提高的教学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5 张戌敏;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视阈下的《黄帝内经·素问》翻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华裕涛;意识形态对英译《水浒传》的操纵[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王志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顾晓禹;基于“三美”理论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歌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戴丽萍;[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Li Jing;[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524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24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b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