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与曹禹的《雷雨》二者之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5:06
本文关键词: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与曹禹的《雷雨》二者之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劳伦斯 曹禺 《儿子与情人》 《雷雨》 悲情 反抗
【摘要】:在文学史上,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与曹禺是两位被认为很有影响力的现代作家。他们的文学作品挑战了传统思想,这使他们都曾饱受争议,但后来其艺术成就又得到肯定和大力推崇。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表达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强烈的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人文意识。 劳伦斯的长篇小说为他带来了盛誉,曹禺也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学术界对二者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然而从比较文学的视角把两位作家放在一起研究的论著并不多。在本文中,我们将以他们的成名作品《儿子与情人》和《雷雨》为例进行对比研究。相似的人生经历,相似的表现主题以及他们在作品中反映出的相似的人类文化命运使他们具有诸多不谋而合。然而,毕竟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里,他们对于其在作品中共同的表现主题(情感悲剧、反现代文明、性)的阐述和升华又有着不同点,相似的表现手法后面隐藏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两位作者的作品都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本文以二者的真实生活为切入点,比较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论文首先着重介绍了劳伦斯和曹禺的爱情生活经历,为分析两部作品中的情感悲剧和命运悲剧做铺垫。论文第二部分运用悲剧美学思想分析了两部作品中的主要情感悲剧和命运悲剧,发现他们人生哲学观的内在联系及其悲剧意识上的超越性。面对生存的困境,两位作者都能勇敢正视并采取正确的反抗态度,这也体现了他们生命哲学的契合之处。但东西方迥然不同的大文化环境使他们的生命哲学呈现不同的特色,最终导致不同的反抗归宿。在反现代文明这一研究对象上,劳伦斯侧重反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工业化,导致男女关系的异化,寻求人类的本真;而曹禺反对的是现代具有缺陷的理性文明,寻求人样的生活。论文还阐释了两位作者的宗教情结以及在他们作品中的体现和意义。论文第三部分阐述了二者不同的性爱哲学。劳伦斯认为工业革命的最大罪恶就是压抑了人类的本性,尤其是性和本能,并试图通过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来解决社会问题。曹禺肯定了人的自然情欲和性,而且人生的苦痛有些是通过性爱的追求表达出来的。性爱不再是污秽的字眼,而是人的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的标志,伴随着自然之美缓缓流淌。 由于其所属文化特性的不同导致两位作者不同的反抗命运,但二者对民族、社会、人类文化意识的深切关怀跨越了地域的限制,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引起共鸣,使其为民族和人类的文化的再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劳伦斯 曹禺 《儿子与情人》 《雷雨》 悲情 反抗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03;I10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1
- Ⅰ Introduction11-20
- 1.1 Researches on D.H.Lawrence andCaoYu11-16
- 1.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esthetic tragedy16-17
- 1.3 The reasons for comparison between Lawrence and Cao Yu17-20
- Ⅱ Introduction to D.H.Lawrence and Cao Yu20-25
- 2.1 D.H.Lawrence’slife20-21
- 2.2 D.H.Lawrence’slove21-22
- 2.3 CaoYu’slife22-23
- 2.4 Cao Yu’s representative worK-Thunderstorm23-25
- Ⅲ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sons dnd Lovers'and Thunderstorm25-50
- 3.1 Similarities-the two writers’sad 1nner world25-34
- 3.1.1 The emotional tragedy of characters in Sons'and Zovers and Thunderstorm25-31
- 3.1.1.1 Oedipus complex25-26
- 3.1.1.2 An abnormal love-Oedipus complex reflected in Sons'and Lovers26-28
- 3.1.1.3 Oedipus complex reflected in Thunderstorm28-31
- 3.1.2 The fate tragedy of characters in Sons and Lovers and Thunderstorm31-34
- 3.2 The two writers’rebellious consclousness34-42
- 3.2.1 Anti-industrialization ofD H Lawrence34-38
- 3.2.2 Anti-civilization of Cao Yu38-42
- 3.3 The salvation of soul:the religious emotions of the two writers42-50
- 3.3.1 Lawrence’s religious emotions reflected in sons and lovers42-47
- 3.3.1.1 Mrs Morel:the master of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the God43-45
- 3.3.1.2 W1111am:the pioneer oftheGod45-46
- 3.3.1.3 Paul Jesus who delivers a sermon in the suffering46-47
- 3.3.2 Cao Yu’s early life and his Christian religion complex47-50
- Ⅳ The Two Authors’Different Views on Sex Reflected in Sons and Lovers and Thunderstorm50-55
- 4.1 Sexinthe generalmeaning50
- 4.2 Sex as a self-renewal for Lawrence50-52
- 4.3 Cao Yu’s value of sex in the contex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52-55
- Ⅴ Conclusion55-57
- Bibliography57-60
-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MA Program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林;伊甸园的失落与重建——解读《儿子与情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2 董国栋;劳伦斯与工业文明[J];江汉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 黄汉平;D·H·劳伦斯与弗洛伊德主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4 张涛;劳伦斯研究在中国——90年代劳伦斯研究综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李小和;;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论《雷雨》中的蘩漪[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1期
6 叶兴国;劳伦斯与《圣经》[J];国外文学;1995年02期
7 孙乃修;曹禺戏剧艺术中的精神分析学视界[J];戏剧艺术;1994年03期
8 黄赤强;张育琴;;东、西方两位“另类”作家——曹禺和劳伦斯人生哲学观之比较[J];新余高专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珊珊;曹禺早期戏剧与基督教文化[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30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30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