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陈鸿壁对近代翻译文学的影响及贡献

发布时间:2017-07-07 22:08

  本文关键词:陈鸿壁对近代翻译文学的影响及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 陈鸿壁 翻译文学 贡献


【摘要】:我国近代女翻译家翻译数量较少,可谓寥若晨星,而其散发的光芒却穿越漫长的岁月,至今依然璀璨闪亮。陈鸿璧作为近代独立翻译外国作品的第一人,对近代翻译文学有着开路者和奠基人的影响。
【作者单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陈鸿壁 翻译文学 贡献
【基金】: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GH-499
【分类号】:I046;H059
【正文快照】: 在近代翻译文学史上,谈及女翻译家,人们首先会想到著名学者薛绍徽,在其丈夫陈寿彭的帮助下,于1900年将法国儒勒·凡尔纳所著的著名科幻小说《八十日环游记》首次引入到中国,并经世文社刊出[1]105。然而如果对近代女性翻译文学进行认真考究,该译作并非由薛绍徽女士单独完成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怡;简论晚清著名闽籍女作家薛绍徽[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辉;;中国传统合作翻译模式描述及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姜治文;文军;;比较翻译学刍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崔波;;在权力与知识之间——晚清翻译的内在逻辑[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邵璐;政治文化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之三种模式[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贾一村;;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苏联文学的译介: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拿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李孝悌;;建立新事业:晚清的百科全书家[J];东吴学术;2012年02期

7 黄阳;赵岚;;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8期

8 罗列;;女翻译家薛绍徽与《八十日环游记》中女性形象的重构[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4期

9 廖思湄;;文学信息传播中的语言文化变异[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12期

10 王建国,贾佳;翻译文学中的女权主义创造性叛逆[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莉;;揭秘信息误读——试论《潮骚》译本中的翻译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纪俊超;杨红;;以威密尔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谈中国传统楹联翻译[A];语言·翻译·翻译教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吕黎;中国现代小说早期英译个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5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梅启波;作为他者的欧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沈庆会;包天笑及其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9 章艳;清末民初小说翻译规范及译者的应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卓;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宏;福建清代女诗人薛绍徽思想与诗词创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石永霞;论胡适的文学翻译思想[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石文芳;曼殊菲儿小说徐译本对凌叔华短篇小说创作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5 郭灵巧;抗战时期重庆翻译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梁娟;改写理论关照下的《西风颂》三中译本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7 杨荣广;改写理论视角下杨氏夫妇《宋明平话选》翻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琼;翻译规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永霞;基于文献计量学对第四次翻译高潮中文学译者影响力的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10 管晴;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雷;网络时代翻译文学的发展[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2期

2 铁来提·易卜拉欣;新疆现当代翻译文学概述[J];语言与翻译;2003年04期

3 王向远;翻译文学的学术研究与理论建构——我怎样写《翻译文学导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梁婕;;关于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5 唐海东;邬晓丽;;翻译文学史编写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6 曹鹏;赵艳丽;;网络时代的翻译文学[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7 张联;;翻译文学的传播分析[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2期

8 秦为民;;文化转型时期的翻译文学[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蒋芳;;“创新”与“发展”:学者的永远追求——从《翻译文学导论》说起[J];东方丛刊;2007年02期

10 李尚杰;;翻译评估的一个探索——评《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J];外语研究;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熊辉;;论周文的翻译文学观[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2 涂兵兰;;翻译文学的俗化与消费接受[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建;;从文学翻译中错位文化意象的处理谈起:翻译文学一定要保留“洋装”么?[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稀方;;《新青年》的文学翻译[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5 夏维红;年丽丽;;女译者隐身——基于清末民初女性译者群体的考察[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6 顾忆青;;媒介视野下翻译文学的生成与传播——以1933年《申报·自由谈》“萧伯纳专号”为个案[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7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联;翻译文学呼唤批评[N];人民日报;2004年

2 特派记者 吴越;让翻译文学回归平实平等[N];文汇报;2013年

3 秦弓;应该重视翻译文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樊国安;翻译文学研究新成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朱振武;中国翻译文学:从经世致用到文化消费[N];人民日报;2010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王向远;应有专业化、专门化的翻译文学史[N];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记者程梦瑶;重新审视翻译文学的功能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郭延礼;应加强翻译文学史溯源的研究[N];文艺报;2000年

9 张新颖;翻译文学的位置[N];中国文化报;2000年

10 乐黛云;中国翻译文学史研究的新开拓[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朱云生;清末民初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D];山东大学;2006年

3 金宰民;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批评试论[D];复旦大学;2003年

4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林作帅;论上海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张力与对话(1843-1919)[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肉鲜古丽·阿不都;论维吾尔翻译文学的历史演变与现状[D];新疆大学;2008年

2 王晓;翻译文学的地位对文学翻译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胜强;从曾朴看翻译文学的创作和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庞芳;析翻译文学史的编写体例[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5 焦艳;转型期翻译文学的文化选择意向和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施隽南;1978年后上海翻译文学出版的变迁与特色[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维维;上海“孤岛”时期翻译文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鑫;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翻译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刘青青;近代翻译文学中的女译者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10 邓忠;从多元系统论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翻译文学的繁荣[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31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31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c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