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宗教元素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23:18
本文关键词:《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宗教元素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天路历程》 《西游记》 宗教元素 中西民族的文化心理
【摘要】:文学的发展与宗教、哲学、艺术等多相交织,尤其自宗教产生以来,文学便被深深地烙上了宗教的印记。中国和英国都是典型的东西方文明大国,中英两国宗教文化观念的异同在整个世界文化发展史中具有显著的代表性,两国在宗教观念上的异同也必然移植到文学创作中,进而演绎出不同的生命体验。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便是东西方宗教理想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研读这两部作品,笔者深以为,两者的宗教观念、态度等元素有着互通互补之处。本文将用比较法、文化研究、原型批评理论和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方法对两部作品进行平行研究。 第一部分论述梳理了该论题的中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对原型理论和新历史主义做简要的概括。 第二部分剖析中英两国的宗教历史环境与两部作品的成书过程,并介绍当时的文艺思潮,包括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意识、儒释道三教共弘、玄奘取经史实、约翰·班扬和吴承恩的生平及对其创作的影响等层面。说明这些因素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将其置于文学史和世界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去考查,并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这样两部作品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第三部分从文本研读的角度,对《天路历程》和《西游记》进行比较,分别围绕宗教框架下的叙事模式、宗教术语及典故的大量运用、宗教典籍中的原型人物形象、从“历险过程”到“心路历程”的转化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第四部分讨论并概括前文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比较两者在朝圣历程中所体现的宗教精神,揭示两位作家通过宗教元素的运用,所要表现的人类生存状态,及其背后的中西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 第五部分总结前文观点,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本文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外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两部宗教作品,为此后的进一步研究两部小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并对异质民族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有着积极意义。最后,进一步提出中西民族文化应当求同存异、互补互助,共创和谐世界。
【关键词】:《天路历程》 《西游记》 宗教元素 中西民族的文化心理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03;I1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 论文缘起及研究目的8-9
- 第一章 研究述评及理论依据9-14
- 第一节 研究述评9-11
- 第二节 理论依据11-14
- 第二章 中英两国宗教历史环境及成书过程14-18
- 第一节 英国宗教改革及清教徒运动14-15
- 第二节 儒释道三教共弘及玄奘取经史实15-17
- 第三节 作者生平及对其创作的影响17-18
- 第三章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宗教元素对比分析18-30
- 第一节 宗教框架下的叙事模式18-19
- 第二节 宗教术语及典故的大量运用19-23
- 第三节 宗教典籍中的原型人物形象23-27
- 第四节 从"历险过程"到"心路历程"的转化27-30
- 第四章 中西民族文化心理的特征30-40
- 第一节 宗教意识自身30-33
- 第二节 民族文化层面33-36
- 第三节 现实批判精神36-37
- 第四节 文本创作意图37-40
- 第五章 殊途同归40-42
- 参考文献42-45
- 后记45-46
- 致谢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安纲;《西游记》非吴承恩所著及主题是修心证道[J];编辑之友;1995年04期
2 赵国华;;论孙悟空神猴形象的来历(上)——《西游记》与印度文学比较研究之一[J];南亚研究;1986年01期
3 王进芳;;对诺思洛普·弗莱原型的误读与反思[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林琳;《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精神共鸣——两部小说宗教特征和批判精神比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梅新林 ,崔小敬;《西游记》百年研究:回视与超越[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02期
6 张进;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J];文史哲;2001年05期
7 李自修;古朴素雅的讽喻体小说——析《天路历程》的语言艺术[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8年06期
,本文编号:532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3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