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汉译《金色笔记》的过程中译者的合作态度及应用的翻译策略
发布时间:2017-07-13 19:16
本文关键词:析汉译《金色笔记》的过程中译者的合作态度及应用的翻译策略
【摘要】:无论世界发生怎样巨大的变迁,也无论时间运转到何时何点,人类用语言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文学形式成为人类文明的一大永恒标志。文学世界的丰富内涵,不断地滋润着我们的生活,启迪着我们的思想,更新着我们的观念。与此同时文学风格的多姿多彩,折射着作家的辛勤劳作和不懈努力,他们不仅为文学表现力的革新输入了新鲜血液,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多丽丝.莱辛可谓二十世纪的文学家之中,在文学风格的创新方面,当之无愧居于功臣之列。 论及文学,形式与内容是其必不可少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习以为常,或约定俗成地被看作是载体和被载物之间的关系,这是自文学走进人类生活以来,不曾被混淆过,界定十分清晰又明确的概念。甚或作为检测文章规范性的标准之一。然而,多丽丝.莱辛这位二十世纪的女性作家,却尝试着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让形式突破既定的范畴,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功能,继而承担内容的部分责任。也正因为如此,她引来了众多的争议。不过,忘记是哪位思想家是这样评论和看待争议的:他说没有争论,就没有创新;能够引起别人议论的内容,一定有它相应的价值存在。 事实胜过雄辩,多丽丝.莱辛的文学创作最终得到界内的认可。2007年度,她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对于艺术创新的最好回报。这一奖项即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她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出版于1962,与获奖之时相差半个多世纪!可见,打破既定传统付出的艰辛。 今天,多丽丝.莱辛成为文学评论的热点人物。备受评论家和批评家以及读者的关注。当然,褒贬之词在所难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法求同。就目前在中国的研究现状表明,对于她作品的关注主要是从文学评论切入,其中涉及内容最多的是主题探讨,女性主义的自由主题毫无疑问占居之首。而其真正的覆盖范围,不夸张地讲,,不亚于视其著作为反应二十世纪60年代的百科全书。这包括从其作品看政治,婚姻,精神等等。不过,从英汉翻译的角度探讨多丽丝.莱辛作品的研究成果,著书及论文极为稀少。 该文本着以学习为目的,以翻译应遵循的翻译本质为宏观指导原则,译者应立足于译者的职业操守为基准,尽量维护合作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翻译策略。本文的理论基础尝试着结合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篇章为研究单位,以陈才宇、刘新民合译《金色笔记》中的黑色笔记为主要语料来源,检测译文是否尊重并竭力阐释作者的后现代创作原则和创作意图为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切入从译文完成的量和质的检测,到文本文体的再现与否的检测,采用客观描述,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并且,在笔者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对译文文本的进一步改进提出些小小的建议,权作学习的反思,主观之处或许在所难免,真诚期望原译者见谅。
【关键词】:文学翻译 《金色笔记》 合作态度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3-6
- 摘要6-10
- Ⅰ. Introduction10-12
- 1.1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0
- 1.2 Two Hypotheses to be Made and Examined in the Chinese Version10-11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1-12
- Ⅱ.Doris Lessing and the Golden Notebook and Its Translators12-18
- 2.1 Doris Lessing12-13
- 2.2 The Golden Notebook13-14
- 2.3 The Translators---- Chen Caiyu and Liu Xinmin14-18
- Ⅲ. Literature Review18-24
- 3.1 Recent Research Abroad18-21
- 3.2 Recent Research in China21-24
- Ⅳ.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hesis24-30
- 4.1 The Nature of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24-25
- 4.2 Text, Coherence and Translation25-26
- 4.3 The Features of Postmodernist Literary Creation26-30
- Ⅴ.The Translators’ Attitude of Cooperation towards the Golden-Notebook30-44
- 5.1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30-36
- 5.1.1 The equivalence in the mixture of various ways of paragraph-pattern32-34
- 5.1.2 The reproduction of broken scribblings and half-sentencs34-35
- 5.1.3 The similar equivalence in tone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the version35-36
- 5.2 The Satisfaction with Quantity and the Quality-Examining36-42
- 5.2.1 The quantity-examining36-40
- 5.2.2 The quality-examining40-42
- 5.3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42-44
- Ⅵ. Conclusion44-48
- Acknowledgements48-50
- Bibliography50-54
- Appendix54-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雪岚;分裂与整合——试论《金色笔记》的主题与结构[J];当代外国文学;1998年02期
2 姜红;有意味的形式——莱辛的《金色笔记》中的认识主题与形式分析[J];外国文学;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538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3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