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等待》看第二语言写作中潜在的翻译行为
发布时间:2017-07-15 06:56
本文关键词:从《等待》看第二语言写作中潜在的翻译行为
【摘要】:哈金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美籍华裔作家,他在作品中用英语来讲述着发生在中国的故事,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西方读者的兴趣。哈金踏入美国文坛多年,获得了很多美籍华裔鲜有人得到过的文学奖项,比如美国国家图书奖、国际笔会/福克纳奖、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奖。哈金作为一名英语非母语的华裔作家,在短短的几年中囊括如此之多的荣誉,被视为美国文坛的奇迹。 为了全面地分析哈金向美国读者讲述中国故事所获得的成功,笔者选择分析哈金最为著名并最具代表性的小说《等待》。在分析《等待》中,笔者运用什科洛夫斯的陌生化理论来说明作品为西方读者所呈现的异域文化与新奇感觉。为了将陌生化的感觉传递给西方读者,哈金采用了翻译写作法来表达中国所特有的历史、风俗以及文化等特色。笔者总结归纳了作品中哈金所运用到的潜在翻译技巧并挖掘到了哈金在翻译写作中所运用到的策略。 若今后针对哈金作品进入更加深入的研究,他的翻译写作风格将会更大程度的呈现出来。他的作品中所达到的陌生化效果将会激励更多中国作家凭借英文作品在世界文坛中立足。 该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分别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重要性。第二章笔者详细论述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科洛夫斯所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更具体地说是陌生化理论的基本概念、陌生化理论的作用并指出翻译写作法是一种能够达到陌生化效果的写作方法。在翻译写作法的理解上,作者将翻译写作和翻译区分开来并指出汉语对于英文写作有负迁移也有正迁移,这完全视具体作者而定。第三章分析哈金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小说《等待》中的翻译写作行为。首先,笔者介绍了小说中主要讲述的故事、哈金的背景以及哈金所取得的成功。其次,笔者分析了哈金获得众多文学奖项归功于作品中所营造的陌生化效果,而陌生化效果是通过翻译写作法所体现出来的。最后,笔者将哈金的翻译写作法划分为三方面,即缺少原语的翻译法,短语、习语以及句型中的直译法以及介绍文化风俗时所运用的意译法。第四章对比分析了哈金原文小说与其它翻译版本,笔者旨在说明翻译写作法在运用上要注意防止过度陌生化。接着,笔者总结了哈金所运用的翻译策略,包括语言能力、翻译技巧以及写作技巧,以及防止过度陌生化的翻译方法,以此为人们今后进行英语非母语写作提供借鉴。第五章,笔者为海外留学生进行英文文学创作提供了启示。第一,海外留学生应当具备良好地英文写作能力,在大量英文写作实践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第二,在迎合外国读者兴趣的同时,中国留学生应当担任起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第三,中国留学生没有必要一味遵从国外写作风格,应当创造自己的所特有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哈金 等待 陌生化 翻译写作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2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2-22
- 2.1 The Definition and Effects of Defamiliarization Theory12-15
- 2.1.1 Basic Concepts of Defamiliarizatiom Theory12-13
- 2.1.2 Effects and Functions of Defamiliarization Theory13-14
- 2.1.3 A Way to Achieve Defamiliarization Effects---Translated Writing14-15
- 2.2 Translated Writing15-22
- 2.2.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nslated Writing and Translation15-16
- 2.2.2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L1 on L2 Writing16-19
- 2.2.3 The Positive Transfer of L1 on L2 writing19-22
- Chapter Three Introduction of the Novel---Waiting22-39
- 3.1 Introduction of Waiting22-25
- 3.1.1 The Main Story Described in Waiting22-23
- 3.1.2 The Background of the Author,Ha Jin23-24
- 3.1.3 The Success of the Novel24-25
- 3.2 The Reasons for Waiting's Success25-34
- 3.2.1 Defamiliarization Effects Achieved in the Novel25-33
- 3.2.1.1 Cultural and Custom Defamiliarization25-30
- 3.2.1.2 History Defamiliarization30-32
- 3.2.1.3 Language Defamiliarization32-33
- 3.2.1.4 Religion Defamiliarization33
- 3.2.2 Defamiliarization Effects achieved in Translated Writing Practice33-34
- 3.3 Briefly Explanation of Translated Writing in Waiting34-39
- 3.3.1 L2 Writing Process——A Kind of Translation with Absent Source34-35
- 3.3.2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 Used in Phrase,Idiom and Sentence Pattern35-39
- Chapter Four Application of Translated L1 to L2 Writing39-46
- 4.1 The Different Outcome Between Translated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by Ha Jin and Other Translators39-40
- 4.2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ed Writing40-42
- 4.2.1 The Proper Defamiliarization Effects and the Over-Defamiliarization Effects41-42
- 4.3 Translated Writing Strategies42-46
- 4.3.1 Language Ability42-43
- 4.3.2 Writing skills43-44
- 4.3.3 Translation methods avoiding Over-Defamiliarization44-46
- Chapter Five English Writing Inspirations for Future Chinese OverseasStudents46-48
- Conclusion48-49
- Acknowledgements49-50
- Bibliography50-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奕;;陌生化作为目的而不是方法[J];大舞台;2011年03期
2 齐瑾;;从中西文化差异看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3期
3 沈楠;;古典路线的回归——谈小说《等待》的现实主义品格[J];考试周刊;2010年22期
4 刘伟;;非母语写作与文化翻译[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2期
5 姚俊;从英汉拒绝策略的语用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6 熊华;;停滞的乡土中国——哈金《等待》中的中国形象[J];山花;2010年18期
7 刘俊;西方语境下的“东方”呈现——论哈金的《等待》[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01期
8 申竹英;;试论英文写作技巧的应用与语言的优美性[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向家俊;中西文化差异与体育价值观[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2期
10 余华;;一个作家的力量[J];青年作家;2006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薛凤环;一语对二语写作词汇搭配错误的负迁移—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2 王凤恩;西方学者对“文革”时期毛泽东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崔桂霞;母语对高中英语写作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42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4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