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操纵论看郑振铎翻译泰戈尔
本文关键词:从操纵论看郑振铎翻译泰戈尔
【摘要】: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从五四时期开始,他的诗集被大量译介到中国,其中郑振铎是译介泰戈尔最早,影响也最为广泛的一位译者。本文拟以勒弗菲尔的操纵理论为框架,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郑振铎在20世纪20年代对泰戈尔的翻译活动,目的在于分析隐藏在翻译背后操纵翻译的各种政治、历史、文化等社会操纵因素,探讨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等如何操纵文本选材、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结果。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翻译的泰戈尔诗集,尤其是《飞鸟集》,因其朴实、具有诗意的语言,深受国内读者的喜爱。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社会和文学系统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郑振铎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对泰戈尔诗集的翻译活动深受社会政治、文化和文学系统改变创新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论文的结构、研究的课题和方法,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现状,操纵论的具体内容和操纵翻译的三个因素。结合郑振铎翻译泰戈尔诗集中的大量案例,研究翻译过程中的操纵因素,来解释和证明操纵现象的存在。本文认为只有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语言外因素入手,才能较为全面客观地认识翻译现象,从而真正把握翻译的本质。
【关键词】:操纵理论 郑振铎 《飞鸟集》 《新月集》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Acknowledgements6-9
- Introduction9-12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2-18
- 1.1 Tagore and Translation of His Works12-14
- 1.1.1 Tagore and His Works12
- 1.1.2 Translation of Tagore’ works12-14
- 1.2 Zheng Zhenduo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agore14-18
- 1.2.1 Zheng Zhenduo as Translator14-16
- 1.2.2 Zheng Zhenduo’s translation of Tagore16-18
- Chapter Two Theoretic Basis18-25
- 2.1 The Manipulation School and the Basic Ideas18-19
- 2.2 Lefevere’s Manipulation Theory19-21
- 2.3 Three Manipulating Factors and Translation21-25
- Chapter Three Manipulative Factors in Zheng Zhenduo’s Translation25-41
- 3.1 Manipulation of Ideology25-30
- 3.1.1 China’s Dominant Ideology in the 1920s25-29
- 3.1.2 Zheng Zhenduo’s Personal Ideology29-30
- 3.2 Manipulation of Poetics30-36
- 3.2.1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in the 1920s31-32
- 3.2.2 The Change of Linguistic Norms in the 1920s32-36
- 3.3 Manipulation of Patrons36-41
- 3.3.1 Litera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36-38
- 3.3.2 The Commercial Press38-41
- Chapter Four Manipulation on Zheng Zhenduo’s Translation41-61
- 4.1 Zheng Zhenduo’s Choice of Tagore41-43
- 4.2 Translation Strategies43-50
- 4.2.1 Selected Translation43
- 4.2.2 Europeanization43-45
- 4.2.3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Liberal Translation45-50
- 4.3 Zheng Zhenduo’s Translation Techniques and Features50-55
- 4.3.1 The Blending of Vernacular Chinese with Classical Chinese50-52
- 4.3.2 The Use of “er” Sound and Double Word52-55
- 4.4 Acceptance and Influence of Tagore’s Poems55-61
- 4.4.1 Acceptance of Tagore’s Poems55-58
- 4.4.2 Tagore’s English poems on China’s New Poetry58-61
- Conclusion61-63
- Works Cited63-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含之;;美国翻译给我们上了一堂文化课[J];基础教育;2007年12期
2 高晖;;《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双译本对比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3 朱谷强;;视界融合下的禅诗英译:以寒山译诗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赵宁;;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翻译与文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牟磊;;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特点浅析[J];华章;2011年14期
6 王蕾;黄睿;李俊婕;;从英汉语言特点看公示语翻译[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孙飞红;顾飞荣;;林译《孙子兵法》中反义关系的翻译[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8 韦新建;;中西恭维语对比与翻译[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逄锦凤;;视界融合在《功夫熊猫》中的再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郑茹;;浅析文化差异对英语习语翻译的影响[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lexis Nuselovici;;全球化环境下翻译的伦理与政治功能(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孟晋;;我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一些认识和体会[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建军;;从人工翻译到协同翻译[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韦忠和;;网络和翻译社区的建设[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彭蓉;;哪里去找又快又好的翻译?——翻译速度,翻译人才职业化面临的新问题[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中强;;提高查词和判别效率 提高翻译速度和质量[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Joe Zhai;;乘风破浪正当时 本土翻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几点思考[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甘柳青;;翻译的研究[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董敏;;翻译管理人才[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廉 焦鹏帅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翻译科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建构翻译地理学新学科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施小炜;闲话翻译[N];文艺报;2011年
3 王晴佳;“亲爱的”翻译是懒惰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柳霞;《五经》研究和翻译首先应从字义入手[N];光明日报;2009年
5 国际译联副主席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 黄友义;翻译是桥梁也可能是屏障[N];人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朱侠;高度重视翻译提高外宣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文敏;做一个优秀的翻译很难也很有趣[N];浙江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舫 任姗姗 博主 李辉 (传记作家 《杨宪益与戴乃迭》作者);他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N];人民日报;2009年
9 黄美茹;翻译市场每年以100亿元左右的速度增长[N];就业时报;2009年
10 记者 蒋国华;300部译著亮相全省翻译作品展[N];黑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馥玲;晚清科学译著《重学》的翻译与传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屈平;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D];河南大学;2010年
5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7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李志梅;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征清;“天人合一”与新建构认识翻译范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范娟;论文学形式在翻译中的陌生化[D];南京大学;2011年
3 夏维红;翻译他者,,构建自我[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4 刘峰;小说对话的翻译——从主观化对等的角度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三个中文译本的个案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5 赵明;翻译、投影以及译者的徒劳[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岳文静;从译者伦理角度研究林纾的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迎;操纵理论视角下的《毛泽东传》的翻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邵艳玲;对庞德翻译李白诗的解构剖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文静;从小说《在路上》的翻译看改写理论的解释力[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10 赖伟玲;翻译背后的操控[D];中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6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56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