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一种非确定性的确定性及对翻译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解构:一种非确定性的确定性及对翻译的思考
【摘要】:解构是一种策略,它将怀疑与建构一同带入了原文之中。作为一种认识论,它把意义之生成变成一种无限延迟的运动观。就翻译而言,翻译既然总是包含了转换、运动、忹译,那么不确定性就是它的一个合乎逻辑的后果,解构主义的使命就是使我们意识到这点。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翻译 意义 非确定性 解构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系列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SC10B055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认为“言语具有一种开放的和不确定的含义能力,即同时领会和传递一种意义的能力”1。我们就是靠着这种能力,向着新的行为、新的意义和他人超越的。就翻译而言,我们正是通过翻译使语言或意义发生自为-为我的改变来实现操纵语言文本。每一次翻译都是新意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单斌;“起源”的迷思——德里达《〈几何学起源〉导论》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佘松;;现代重彩画散议[J];书画世界;2009年02期
5 宋时磊;;侦探、知识与玫瑰——对艾柯《玫瑰之名》的重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伊迎;;化功大法——评后结构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申屠云峰;;米勒的翻译伦理观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8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9 金松林;;海子:被误读的面孔——一种现象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10 柯岚;;“法律与文学”中的“局外人”[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涛;;Ontology的释译[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李松林;;声音制作技术的发展与嬗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仰海峰;;形而上学的解构与面向未来的承诺:德里达解读马克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宋一苇;;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性理论话语[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范立民;张楠;;文化政治研究中的教育诉求——理查德·罗蒂的教育哲学述评[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7 谢劲松;;隐喻与形而上学[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作为历史哲学的意义[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管武鲜;;浅谈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读误”现象及纠正策略[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10 芮欣;;书写!解释!——犹太-基督教文化中逻各斯的另一种诠释:以德里达、哈德曼为中心[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四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人杰;求异和求美—许渊冲汉语古诗英译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腾国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贾学艳;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过度阐释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汤志鹰;论当前我国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牛;从存在到他者[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大伟;刑法适用中的类比推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苏前清;韩少功的“底层写作”论[D];南昌大学;2010年
9 肖燕;多丽斯·莱辛幻想系列小说的独特未来意识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许元洪;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雪梅;文学变形的动态视野[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42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4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