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低碳数字艺术文本德性特征

发布时间:2017-08-15 07:13

  本文关键词:论低碳数字艺术文本德性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低碳数字艺术文本 人性光辉 文本德性


【摘要】:艺术进入数字时代出现了多元化的创作追求,数字艺术大环境呈现出高碳化倾向,人性解放走入误区。真正体现人性光辉的是低碳数字艺术文本,它使接受者在其中能够获得强烈的自由情感,在其外利于培养审美的生活态度,符合人类自由、健康、和谐发展的长远目标,最大限度实现了艺术使人类幸福的至高德性。低碳数字艺术文本德性效应的实现有赖于情感的满足、感官的愉悦和真善美认知三者有机构成的合理配比。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低碳数字艺术文本 人性光辉 文本德性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字艺术伦理学研究”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13BA010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数字艺术德性研究”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13YJAZH063
【分类号】:J05
【正文快照】: 德性,即利他性。[1](P24)艺术德性则指艺术给接受者带来情感的愉悦、感官的满足、认知真善美的性质[2](P293-304)。如果从叔本华悲观人生论和尼采用艺术拯救人类[3](P2)的角度来说,艺术就具有了更高的使命,艺术的至高德性就是使人类摆脱无聊与痛苦进入到幸福之境。然而,数字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立新;;数字艺术公共安全机制引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新;;李白艺术与人生的“现代性”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朱鹏飞;;柏格森:“理念”论美学到“生成”论美学的桥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方国武;“理念”的玄思“道”的顿悟——兼论中西美学之迥异风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钱晓红;试论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刘萍;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司红玉;孙继龙;;健身气功与“心性”之关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钱继和;;拒斥颓废之音,弹拨生命之律——浅析尼采对瓦格纳音乐美学的颠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9 李昊琼;;解析哈姆莱特的悲剧人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张佳;;试论文艺的审美律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润森;;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悲剧史上的地位[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2 雷龙乾;;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哲学危机[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俞兆平;;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卫国;;人道主义的悲剧与悲剧性的人道主义——理解海德格尔纳粹事件的悲剧境域[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刘雯;;网络传媒的“审丑”研究——“小月月”事件折射出的消费投射与消费欲望[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4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5 高阿蕊;战国策派的美学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6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7 董琼华;社会转型中的认知范式与价值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光强;精神分裂症临床干预过程中知情同意问题的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王升平;自然正当、虚无主义与古典复归[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7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秀红;李锐小说的悲剧意蕴[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唐洁;流浪方舟[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麻争旗;高长力;程t,

本文编号:676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76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2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