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艺术美的构成分析——兼论艺术与现实的双重审美关系及艺术中的化丑为美问题

发布时间:2017-08-15 10:32

  本文关键词:艺术美的构成分析——兼论艺术与现实的双重审美关系及艺术中的化丑为美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艺术美 艺术题材的美 艺术创造的美 美上加美 丑中有美


【摘要】:艺术的根本特征是"美"。以"丑"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实际上是"艺术"的异化,不足以撼动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美依据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呈现为"艺术题材的美"与"艺术创造的美"。"艺术题材的美"参与了艺术作品美的构成,但由于艺术媒介不同,产生的审美效果不同,故造型艺术反映丑的题材受到更多的限制,作为观念艺术的文学在反映丑的题材时可以有更大的范围。真正体现艺术的审美价值、决定艺术作品所以美的关键是"艺术创造的美"。这种美表现为三种形态:一是艺术形象的逼真美,二是艺术形象的主观美,三是艺术媒介的形式美。艺术创造的美使美的艺术在反映现实题材时获得了不受美丑严格束缚的广阔空间,艺术作品既可以因美丽地描写了美的现实题材而美上加美,也可以因美丽地描绘了丑陋的题材而化丑为美、丑中有美。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研究院;
【关键词】艺术美 艺术题材的美 艺术创造的美 美上加美 丑中有美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乐感美学”(14FZW004)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美不仅存在于现实领域,而且存在于艺术领域。大千世界中与现实美对峙、并列的是艺术美。与现实美相比,艺术美有如下不同:首先,艺术是一件“人工制品”,1这是“艺术区别于自然”、2不同于自然物的基本属性。其次,艺术创作仅仅在视听觉愉快和想象愉快的对象范围内展开。视觉艺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钱中文;;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方法更新的迫切性[J];文学评论;1984年06期

2 钱中文;最具体的和最主观的是最丰富的——审美反映的创造性本质[J];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4期

3 钱中文;论文学观念的系统性特征[J];文艺研究;1987年06期

4 赖大仁;;当代文论研究:反思、调整与深化[J];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03期

5 齐安·亚菲塔;;西方现代艺术:失去范式的文化误区[J];学术月刊;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吴家荣;作家审美心态特征刍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王昊;论元杂剧与法律文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张亚骥;;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生、发展及论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夏楚群;;试论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王顺中;;连接读者与作品的桥梁——古代序跋在小说欣赏中的作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刘淑梅;李淑云;;论哈罗德·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视野下的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春林;;角色同一与角色分裂——鲁迅与卢那察尔斯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唐骅;;文化场与视觉艺术的传播[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8 杨玉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编辑的审美意识[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关莉丽;;当代艺术生产研究关键词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10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华东方;遗山词研究三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叶喜冰;现代商业插画与媒介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秋s,

本文编号:677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77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e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