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诗经》和《圣经》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10:10

  本文关键词:《诗经》和《圣经》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比较文学 修辞手法 抒情方式 诗体


【摘要】:《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为五经之一,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端,它在审美追求、抒情方式和诗体特点等方面为中国的诗歌奠定了基础。《圣经》是基督教的灵魂,自从被拉丁化之后,很早就成为了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西方文化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要了解西方文明,就不能不读《圣经》。诗歌在《圣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和耶利米哀歌这六部经书本身就是诗歌,篇幅占《圣经》的五分之一,在其它经卷中也穿插了大量的诗歌,总量超过全部《圣经》的四分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圣经》在西方流传的广泛性,它对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最乐于描写的主题之一。《诗经》和《圣经》,各自作为中西方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诗集中体现在“风”中,而《圣经》中的爱情诗则主要体现在《雅歌》一章,这就在主题上使《诗经》和《圣经》具有了可比性。在这一主题下,《诗经》和《圣经》中的爱情诗人为了表露对恋人的爱慕,运用各自文化体系下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和诗体来描绘真挚的爱情,这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东西方在文化上,尤其是爱情诗歌的创作上的巨大差异。 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导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现实意义以及本论文研究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是正文,正文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由两节构成。第一节简要叙述了比较文学在中西方的沿革,这是本论文研究的宏观历史背景。第二节探讨了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认为比较文学是研究者站在主体间性的位置,运用横向的、纵向的及交叉的方式寻求可比性,来研究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文学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分析了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两种方法和国内较为著名的“三大块”理论,这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支持。 第二章主要从对《诗经》和《圣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进行了比较。第一节论述了《诗经》中爱情诗最有特色的修辞手法比兴,在总结前人对比兴理解的基础上,从社会政治、主观与客观和思维特征等三个角度对比兴做了定义,并从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比兴在《诗经》中爱情诗里的具体运用。第二节论述了《圣经》中爱情诗最有特色的修辞手法比喻,这节总结了中西方对比喻的定义,并探讨了比喻在《圣经》中爱情诗里的具体运用。第三节在前两节对比兴和比喻内容梳理的基础上,找出两者的可比点,分别从以物感为中心的比兴和以摹仿为中心的比喻、以神思为特征的比兴和以想象为特征的比喻等两个方面对《诗经》和《圣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进行了比较。 第三章主要从对《诗经》和《圣经》中爱情诗的抒情方式进行了比较。第一节论述了《诗经》中爱情诗的抒情方式——委婉含蓄,以及造成这一风格的哲学原因,其哲学原因主要包括中国传统的物感说和礼乐文化两个方面。第二节论述了《圣经》中爱情诗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以及造成这一风格的哲学原因,其哲学原因主要包括摹仿说和宣泄说两个方面。第三节在前两节对《诗经》和《圣经》中爱情诗的两种不同的抒情方式的梳理的基础上从中寻找可比点,从以物感为基础的委婉含蓄和以模仿为基础的直抒胸臆的比较、以礼乐文化为特色的委婉含蓄和以宣泄为特色的直抒胸臆的比较两个方面对两者的抒情方式做一比较,探讨其中的异同点。 第四章主要从对《诗经》和《圣经》中爱情诗的诗体特征进行了比较。第一、二节从句式特点和格律特点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诗经》和《圣经》中爱情诗的诗体特点。第三节在第一、二两节研究的基础上,在《诗经》和《圣经》中爱情诗的诗体特点中寻找两者的可比点,分别从句式特点和格律两方面对《诗经》和《圣经》中爱情诗的诗体特点进行了比较,寻找其异同点。 第三部分是结论。在正文部分对《诗经》和《圣经》中爱情诗进行三方面的系统比较之后,这一部分对它们进行了总结。《诗经》和《圣经》这两部中西方文化渊源之作,在爱情诗的表达上虽然具有完全不同的民族特色,所体现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和诗体特点也不相同,但也有不少相通之处。这种相异又相通的特点,表明了中西两种文化具有相互沟通的可能性和不可相互取代的特质。本文创新之处在于所做的研究借鉴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将其应用于对《诗经》和《圣经》中的爱情诗的系统比较上,增进了国际文化间的沟通。
【关键词】:比较文学 修辞手法 抒情方式 诗体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03;I10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Introduction10-14
  • Chapter Ⅰ Theoretical Bas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14-24
  • 1. Evolution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West and China14-19
  • 2. The Defini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19-24
  • Chapter Ⅱ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e Love Poems between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Bible24-47
  • 1. The Use of Bi-xing in the Love Poems of The Book of Songs24-30
  • 2. The Use of Analogy in the Love Poems of The Bible30-35
  • 3. AComparison of the Love Poems in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Bible between Bi-xing and Analogy35-47
  • Chapter Ⅲ Lyrical Ways in the Love Poems between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Bible47-64
  • 1. The Lyrical Way in the Love Poems of The Book of Songs47-51
  • 2. The Lyrical Way in the Love Poems of The Bible51-55
  • 3. AComparison of the Love Poems in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Bible between the Lyrical Ways55-64
  • Chapter Ⅳ Styles in the Love Poems between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Bible64-79
  • 1. The Features of Style in the Love Poems of The Book of Songs64-67
  • 2. The Features of Style in the Love Poems of The Bible67-73
  • 3. AComparison of the Love Poems in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Bible between Styles73-79
  • Conclusion79-83
  • Bibliography83-86
  • Acknowledgements86-8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88-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佳燕;中西爱情诗下隐藏的不同文化内涵——《五月之歌》与《春思》之比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张少康;《二十四诗品》绎意(上)[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740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40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d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