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生态批评与文学的中西互通路线

发布时间:2017-09-02 12:38

  本文关键词:生态批评与文学的中西互通路线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批评 中国文学 生态智慧 中西互通 跨文化


【摘要】:生态批评有着丰富的历史、时代与文化的生成语境及条件,作为文学现象,既能合理调控人的生命活动的有机—过程,又需探寻人类共同共通,且具普遍性存在的价值合理条件,以跨地域、跨文化境域铺设中西互通的优质路线。中国文化及文学丰富的生态智慧内涵,其特有的感悟自然及生命体验的方式为生态批评输入不可枯竭的文化能量,也是中西文学乃至跨文化互通的必要路线。用生态批评的体验及评价特点来审视和阐释中国文学,不仅活化,且会拓展生态批评视野,也是文化交往及人类与未来交通的互通之策。中国文学要体现现代转换,要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就需与多样文化进行"间性"交往,既突出自身特点,又以文化支持观照人类发展,共同呵护地球生态之家。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生态批评 中国文学 生态智慧 中西互通 跨文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ZW001) 山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项目(2010GGTD01)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生态批评产生于欧美国家,在20世纪后半叶基于问题意识而展开,但作为文学现象,其所指涉的“问题”并非局部,亦非限于某个地域及国家,而是人类整体的,是历史的、文化的,更关涉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问题。生态批评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时代与文化的生成语境及条件,而且其最为基础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刘镇清;从语言的当代性看翻译的文体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诗性省思——叶维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陈丽慧;美国梦——评彼得·凯里的短篇小说《美国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程荣;;论“词中有画”——以柳永词为中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陈育德;“诗中有画”是“艺术论的认识迷误”吗?──《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的质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谢应光;;何其芳诗歌的语言策略与历史处境[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王光明;;“失养者”的追寻——叶维廉的诗学批评[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蒋登科;;论叶维廉诗论的学术品格[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玮薇;;2001年-2008年法国《观点》杂志旅游专栏分析——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文煜;;浅析《失落》中移民文化身份的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秋荣;痛苦而丰富的“追寻”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颖;跨越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8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9 谢亮;欧阳修《诗本义》的《诗》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良;;现代阐释学视野中的生态批评[J];学术论坛;2007年01期

2 李晓明;;当代生态批评视阈中的文学研究与生态意识[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3 郭峰;论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4 刘文良;;亲近自然 诗意栖居——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中国比较文学对生态批评的阐发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6 袁鼎生;;生态批评的规范[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7 张华;;生态批评的现代性背景及其当代发展逻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3期

8 方芳;;生态批评视野下的哈代与庄子比较[J];江淮论坛;2009年03期

9 胡志红;;生态批评与《道德经》生态思想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9期

10 刘正凤;;文学的生态批评方法论[J];企业家天地;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生龙;;东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毛泽东早期的文艺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4 王进;;论文学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杨治经;;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与文艺创作的民族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罗俊容;;碧野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论文梗概[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公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查屏球;;媒体转换与文学新变——由纸写替代简牍的过程看当代网络文学走向[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卫华;反恐时代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文学[N];文艺报;2005年

2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石一宁;坚持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N];文艺报;2005年

4 赵稀方;重绘文学的地图[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王宁;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对策[N];人民政协报;2001年

6 洪申我;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悖论[N];文艺报;2006年

7 张学昕(辽宁师大副教授);展望21世纪中国文学新的美学理想[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8 卫绍生;重新认识文学的“自觉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北塔;现代汉诗的英译之旅[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8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范氏义云;越南唐律诗题材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薇;生态批评的重审与理论新开拓[D];中南大学;2005年

2 李大艳;灭绝还是共存—《白鲸》和《怀念狼》生态文化主题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3 蒋文;生态危机中的文化反思[D];四川大学;2007年

4 顾冀梅;乔纳森·贝特生态批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张莉;开启回归自然之窗[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何立强;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文学与自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卉;生态批评的视野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路璐;生态批评及其限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樊文娟;文化诗学和生态批评的文化视角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刘朋丽;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文心雕龙》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8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78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8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