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体验与艺术活动的同构关系
本文关键词:论艺术体验与艺术活动的同构关系
【摘要】:体验是艺术价值性的评判和领悟,而艺术是体验所转化的一种新的存在状态,其同构关系表现为艺术的心灵性就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审美再现,其情感性可以导致艺术的深层意蕴的发现,在"身与物化"中达到移情的境界,进而在反刍中表现出浓浓的诗意。
【作者单位】: 南阳理工学院;
【关键词】: 艺术体验 艺术活动 移情 同构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艺术家对作品中人物心理进行系统描写或对自我心理世界的系统阐释,首先是从体验开始的。体验是艺术活动的核心概念,因为体验触及到了艺术的本质属性。可以说没有艺术家的自我体验,艺术活动就不可能具有意蕴性的心理展现和忘我中的诗意表象。那么艺术体验有哪些特性?它与艺术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诗娟;仝欣;;莫言乡土小说的魅力所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张硕;;沈复与蒲松龄女性观比较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7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通感辨:文学修辞与艺术体验[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李友云;;作为创造性艺术体验的文学批评[J];美育学刊;2011年01期
3 刘介民;;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蒋述卓著《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评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卢军;;艺术体验与人类困境的消解[J];理论界;2007年07期
5 卢军;;艺术体验与人类困境的消解[J];美苑;2007年05期
6 约翰·马丁 ,欧建平;艺术的形式与创作[J];文艺研究;1993年01期
7 詹勇;王文婷;;艺术体验的生成机制和特征刍议[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年01期
8 谢凌香;;论通感的产生及在艺术体验中的意义[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孔建英;艺术体验的特性与功能[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程士元;;艺术体验之“厚”与艺术创作之“薄”[J];美术向导;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菁菁;黄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表达性艺术”课程探索[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青;AOC全球首个旗舰艺术体验馆落户798[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2 何志云;教学创作研究三管齐下[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邢晓芳;“相约上海大剧院”步步高[N];文汇报;2008年
4 李俊邋王春 王旗;科学与艺术,世界有你才完美[N];科技日报;2007年
5 商报记者 刘洋;艺术品收藏不应有品位之分[N];北京商报;2010年
6 徐雪梅;五大洲艺术家“相约北京”低票价观众共享创意[N];北京日报;2007年
7 张良仁;公益演出季三月相约上海大剧院[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记者 王娟;千年“琴台”谱新曲[N];长江日报;2008年
9 记者 邢晓芳;携手琴童 赏析经典 对话大师[N];文汇报;2007年
10 刘琼;各方建言为大芬村寻找出路[N];深圳商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闯;从埃利亚松的作品谈起[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2 程婷;论艺术体验对死亡焦虑的超越[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3 王凤;“静”之“境”[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燕;浅析当代女性艺术家的现实处境与表现题材[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沛;驱动自媒体[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6 周君军;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尚钰;互动艺术中控制下的随机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8 胥烁;数字艺术生产德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80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8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