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鹿鼎记》英译本中的语境重构与译者显形

发布时间:2017-09-05 08:10

  本文关键词:《鹿鼎记》英译本中的语境重构与译者显形


  更多相关文章: 语境重构 译者 显形 主体性 创造性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的一些实例,证明了翻译中所谓的"译者隐形"其实是一种幻象。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译者在对译文进行语境重构时必须要充分"显形",理解的能动性和译者作为译文文本创造者的话语权又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成为可能。因而必须承认,翻译的过程其实是译者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语境重构 译者 显形 主体性 创造性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通顺”一直是出版商、评论家和读者评判翻译文本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为达到这一标准,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就要努力做到“隐形”,这样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之间的交流才能达到一种毫无障碍的“透明”的效果。然而,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urence Venuti)指出,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桔元;;语境的多维研究——国内语境研究十年发展综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朱益平;;阐释学哲学原则在翻译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J];理论导刊;2010年03期

3 吕俊!210097;理解中的偏见与翻译的再创造[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6期

4 陈治安,文旭;试论语境的特征与功能[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芙蓉;试论语境中的语义理解[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陈璇;;语境对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提示功能探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 胡霞;;从交际中的关键词语看认知语境的功能[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张蕾;;语篇的衔接连贯与语境的关系[J];才智;2011年34期

5 谭碧华;;语境中的隐喻及其翻译[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6 汪先锋;副言语语境与语篇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黄元清;刘言生;;语境研究概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8 朱放成;语境化模式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刘珍;浅析语境对委婉语语义的解释功能[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蔡永良;语境与隐喻[J];吴中学刊;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云青;;运用猜词策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刘雪芹;《论语》英译语境化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郑元会;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D];山东大学;2006年

8 戴晓雪;汉语称呼中的“代位”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颖;回应交际的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王能能;语境论视野下的技术发展和创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青;农村高中英语词汇习得语境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进;文化语境顺应视角下刘姥姥话语英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房芳;标记性:《血色浪漫》中玩笑话语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赵蓉梅;语境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静;关联视角下的中介语境及其构建[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闹吾才让;藏语语境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翁玉琴;文化语境对英语阅读语篇涵义的解释力[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婷婷;语境中的社会语用失误研究及教学对策[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琛颖;普适计算中基于上下文察觉的语境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萍;现代阐释学视野下的文学文本翻译者的主体性问题[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4期

2 王希杰;论语言的环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张莉,红伟;论语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4 杨自俭;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吴佳娜;吴太平;;语境:一种科学阐释的尝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韩彩英;关于语境问题的哲学解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3期

7 殷杰,韩彩英;视域与路径:语境结构研究方法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5期

8 刘晓峰;语境研究的哲学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徐小芳;;浅议语境概念的泛化[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吕公礼,关志坤;跨学科视域中的统一语境论[J];外语学刊;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旭光;多元系统理论下《鹿鼎记》英译本的社会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2 彭丹;阐释学视阈下译者主体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田伟;从目的论看《鹿鼎记》中称谓语的翻译[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96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96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d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