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面看同相:关于艺术与科学
本文关键词:从异面看同相:关于艺术与科学
更多相关文章: 美 真 艺术 科学 现代性 分化 美与真统一
【摘要】:现代性的发展导致了真善美区分为不同的专业领域,艺术和科学各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变成了彼此隔膜的"两种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到艺术和科学活动的深层,两者内在的复杂关联便呈现出来。先从美来考察其真,再从真来审视其美,从一个侧面确证了济慈的诗歌名句:"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 美 真 艺术 科学 现代性 分化 美与真统一
【分类号】:J0-05
【正文快照】: 在人类文化中,也许没有什么比艺术和科学最具创造性了。每个时代,艺术和学科都在有力地推动社会,塑造主体,改变生活。虽然从历史的角度看,艺术和科学皆起源于原始宗教,它们有共同的源头,然而,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艺术和科学逐渐从原始宗教中分离出来,各自形成了独立的王国。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胡志强,刘仲林;对称臻美在规范场理论创造中的作用——从J.C.Maxwell、A.Einstein到杨振宁[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冯广东;意与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张玉能;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王磊;;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张莉;吴雅玲;;浅论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9 郭世轩;;文学的道德与道德的文学[J];安徽文学;2002年07期
10 朱万曙;真圆亮俗——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美学特色[J];安徽新戏;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杨玉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编辑的审美意识[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卫;;托勒密天文学中本轮-均轮方法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王志芳;;简单性维度下科学的真与美[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7 张卫;;托勒密天文学中本轮-均轮方法何以可能?[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8 赵名宇;;试从一个注释来解读库恩的“范式”——论范式优先性和意会知识的相似性[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张天曦;;庄子美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郭春霞;张启良;;隐性知识与军校学报编辑能力的提升[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4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5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8 耿淑玲;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珊;从彭丽媛、宋祖英、谭晶的歌唱艺术看中国当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宇沫;论我国当代动画电影中丑的形象塑造[D];南昌大学;2010年
4 曾晶;青花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探索[D];南昌大学;2010年
5 范宏亮;泰山风景名胜区形象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黎晓玲;版画名家吴忠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虹;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互动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艳峰;竹林景观美学价值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孙光宇;全装修住宅室内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新岭;中国古典美学“象”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锋;;东方性、文化性、创造性、现代性——专访可创铭佳艺苑负责人刘莹[J];大美术;2007年03期
2 曾长生;;华人当代艺术发展的第三条路——如何走出现代/后现代与东西方交流的迷思[J];雕塑;2010年05期
3 王玉兰;;论现代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J];艺术研究;2008年04期
4 张尕;;延展生命[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9期
5 伊丽莎白·莱博维奇;姜影;;第12届文献展:在卡塞尔种植神秘[J];世界美术;2007年04期
6 朱其;;自然的现代性及其传统的转换[J];山花;2011年13期
7 甄影博;;中国前卫艺术:否定与肯定的矛盾[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1期
8 常楠;;结合2010年上海双年展谈当代艺术[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9 鲍里斯·格罗伊斯;陈恒;;时代的同志[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9年10期
10 朱亚军;;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伦理困境[J];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进;;论文学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殷曼i_;;从艺术体制看艺术家的创造性[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夏昭炎;;艺术和艺术家的“头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5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6 付晓东;;当艺术遭遇经济——兼记“光·音/光阴”大山子艺术节[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金维诺;;龟兹艺术的创造性成就[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9 欧阳友权;;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陶水平;;文艺理论“现代性问题”之思考[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厚均;文学中的英雄形象与现代性想像[N];文艺报;2005年
2 胡晓明;蒙马特的现代性[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陈传才;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N];光明日报;2001年
4 马越;宋庄艺术大跃进[N];财经时报;2007年
5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教授 傅永军;激进化启蒙的讹诈:反传统的理由[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陆贵山;社会的现代化与文学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程绮瑾;798遭遇更年期[N];南方周末;2007年
8 鸣凤;省众艺术家乡村挥毫泼墨[N];山西日报;2006年
9 周舒邋苏娅;798工厂50年:艺术与商业之间[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刘冬;艺术排行榜只与价格有关[N];财经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2 高燕;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D];复旦大学;2005年
3 陈卫华;论西方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D];浙江大学;2008年
4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6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9 张激;国家艺术支持[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10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江;论西方艺术中的先锋派概念[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庄鸿文;沈从文与卢梭—一种美学观念上的沟通[D];厦门大学;2006年
4 元君玲;对本雅明“光晕”理论的思考[D];南昌大学;2007年
5 陈静;存在的悖论[D];西北大学;2003年
6 孙文飞;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陈小妹;文学·都市·现代性[D];暨南大学;2007年
8 唐箐檐;心灵“补偿”[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9 李玉平;文学的现代性与大众化的关系[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10 石莉;清末民初上海的艺术家与民间赞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97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9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