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葛浩文译者风格分析——以莫言小说英译本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的葛浩文译者风格分析——以莫言小说英译本为例
【摘要】:本文旨在基于"葛浩文英译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考察葛氏的翻译风格。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莫言五部小说英译本中各种语言形式参数和强调斜体词的统计结果,得出三点主要发现:一是葛氏所译五部莫言小说的英译本在标准类符/形符比、中英文文字量比值、中英文句对主要类型排列顺序、said报道小句语序、强调斜体词使用数量方面都基本一致,这说明了葛氏翻译风格在这些方面具有一致性;二是葛氏英译莫言和苏童小说的风格在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三是葛氏所译莫言小说英译本均具有明显的美国英语原创文本特征。本文认为,莫言小说得以在西方世界广泛传播,究其原因有以下四方面:葛氏对莫言小说的长期关注、他对莫言众多小说的翻译、他与莫言的合作关系以及他的主观能动性。本文结论为,中国文学"走出去"不仅要有优秀的作者和作品,还需要译者对作家作品的长期关注和连续翻译、译者和作者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葛浩文 译者风格 莫言小说英译本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葛浩文英译小说作品及其汉语原著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2YJC740030)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3YY002)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303383) 秦皇岛科技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02A263)的资助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Baker(2000)提出了语料库翻译学的又一全新课题———“译者风格”研究。该课题研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以原文/作者风格为关注焦点的翻译文体研究,而是以某一位(或几位)译者的众多或所有文学译著为语料,关注文学译者或译者群体特有的语言特征。此后,众多西方学者相继开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6期
2 史国强;;葛浩文的“隐”与“不隐”:读英译《丰乳肥臀》[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01期
3 黄立波;朱志瑜;;译者风格的语料库考察——以葛浩文英译现当代中国小说为例[J];外语研究;2012年05期
4 刘泽权;侯羽;;《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强调斜体词的使用及其动因研究[J];红楼梦学刊;2013年03期
5 王克非;英汉/汉英语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6 罗屿;;葛浩文:美国人喜欢唱反调的作品[J];新世纪周刊;2008年10期
7 邵璐;;莫言小说英译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01期
8 张耀平;拿汉语读,用英文写——说说葛浩文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年02期
9 王颖冲;;从“父与子”谈《狼图腾》中的拟亲属称谓及其英译[J];中国翻译;2009年01期
10 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J];中国翻译;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江;;归化翻译策略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刘波;;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显化研究[J];才智;2010年04期
3 王洪华;;英汉/汉英平行翻译语料库——翻译教学的新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王聿良;;论英汉口译的跨文化语用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潘登;;中英电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及应用[J];大家;2010年23期
6 张继光;张蓊荟;;原型理论视角下的当代散文翻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刘彦仕;翻译过程中的外显化现象分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杨伟燕;;新闻英语翻译策略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0年02期
9 石相杰;;汉语回译中文气的失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11期
10 张继光;张蓊荟;;当代散文翻译(英译汉)句法操作规范的语料库考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吕黎;中国现代小说早期英译个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黄忠廉;小句中枢全译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冯敏萱;论汉英平行语料的平行处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巍;译学辞典的原型及评价系统[D];山东大学;2006年
8 王正良;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9 任晓霏;“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夏云;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翻译小说常规化研究:历时的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卫华;;拟亲属称谓的翻译与文化的关联[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申丹;也谈中国小说叙述中转述语的独特性——兼与赵毅衡先生商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3 刘再复;;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作家的缺席[J];北京文学;1999年08期
4 姜智芹;西方读者视野中的莫言[J];当代文坛;2005年05期
5 刘泽权;田璐;刘超朋;;《红楼梦》中英文平行语料库的创建[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6 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6期
7 谢应喜;从文化趋同看归化和异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毛琴霞;;做大作家岂能舍弃道德追求 由莫言的《生死疲劳》说起[J];博览群书;2009年01期
9 王丽耘;;大卫·霍克思汉学年谱简编[J];红楼梦学刊;2011年04期
10 张美芳;利用语料库调查译者的文体——贝克研究新法评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雪涛;[N];中华读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顺宏;;痛感的净化——莫言小说的一个侧面[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姬凤霞;;莫言小说语言变异审美[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王自合;郑磊;;浅析民俗文化在莫言小说中的作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周晓静;;莫言小说的音响世界[J];小说评论;2011年05期
5 万鹏飞;;试论莫言小说中的前景化语言[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6 郑娜;;莫言小说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马苏菲;吴锦华;;莫言小说荷文翻译随想——从《蛙》谈起[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杨欢;;莫言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义[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年05期
9 ;莫言小说改编电影[J];电影世界;2012年11期
10 甘海霞;赵禹;;莫言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江南;;莫言小说词语创新得失谈[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金骆彬;;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翻译策略初探[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3 颜水生;;历史的寓言性——莫言小说“种的退化”主题新解[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郑恩兵;;狂欢情结与民间品性双重建构下的文化叙事——莫言小说的文化品格[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刘广远;;狂欢化:莫言小说的话语方式——试论《四十一炮》[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武锐;鹿鸣昱;;莫言小说《蛙》在日本的译介优势[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单守庆;吃:莫言小说中的关键密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2 程惠哲;莫言小说的狂放语言与阳刚气质[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记者 夏茂盛;首部捷文版莫言小说出版发行[N];光明日报;2013年
4 李有亮;莫言小说的根性之美[N];解放日报;2012年
5 陈晓明;莫言小说的意义和艺术特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行超 整理;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N];文艺报;2012年
7 李晓晨;本报举办“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研讨会[N];文艺报;2012年
8 孙廷友 刘明志 陈曦;品牌文化催生产业裂变[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3年
9 孙廷友 刘明志 陈曦;临朐:文化“劲旅”引导产业“裂变”[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丽;论莫言小说的怪诞表现形态[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覃婷;莫言小说创作的心理底蕴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3 朱凌;论莫言小说中的儿童书写[D];扬州大学;2007年
4 朱淑娟;浅谈莫言小说悲剧性的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白玉;论莫言小说中的死亡书写[D];延安大学;2011年
6 颜培贺;莫言小说变异修辞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雷瑞福;论莫言小说的高密文化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同涛;三教文化与莫言小说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申长崴;莫言小说中“肉”意象的文化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敬涛;莫言小说与后现代主义[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14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147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