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活动中作者的重生与文本的回归
发布时间:2017-09-09 14:11
本文关键词:文学翻译活动中作者的重生与文本的回归
更多相关文章: 文本回归 作者复活 作者死亡 建构主义 普遍语用学
【摘要】:在文学翻译活动中,译者首先要作为一名读者面对作者以及作者的创造物,所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作者及其创造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就需要对文艺批评界关于作者及其创造物的认识发展有一个系统的研究。只有如此,才能了解作者及其创造物地位的演变与发展,对各种研究的进步与不足有一个总体认识,进而指导翻译实践。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作者及文本地位的演变。作为创造者的作者一开始拥有着无可置疑的权威地位,他的意图被当做理解的终极目标,但是,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建立,其创造物也开始被作为可以单独存在的文本来解读,作者的地位受到了巨大冲击。其后,解构主义思潮到来。在罗兰·巴特、福柯和德里达等人的“作者死亡”论调下,作者跌下了神坛,文本成为了各种意义的源泉,读者则成为了理解的唯一主体。这一剧变,在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作者及其创造物在阅读、翻译过程中的地位进行重新思考。因为如此下去,人们将会陷入无法沟通的尴尬境地。 为了重新建构对意义的理解,笔者借用以普遍语用学为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翻译学分析了各种流派的缺陷与局限性,从理论上提出了要重新认识作者及文本的地位:在文学翻译活动中,作者需要复活,文本也需要回归。
【关键词】:文本回归 作者复活 作者死亡 建构主义 普遍语用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6-7
- 摘要7-8
- Abstract8-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2
- 1.1 The Object of the Thesis9-10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10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0-12
- Chapter Two Previous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12-15
- 2.1 Studies at Abroad12-13
- 2.2 Studies at Home13-15
- Chapter Three The History of the Author15-27
- 3.1 What is an Author?16-17
- 3.2 In the Period of Traditional Philology,the Author is the Father of the Text17-18
- 3.3 The Death of the Author18-24
- 3.3.1 Roland Barthes's Views on the Death of the Author20-22
- 3.3.2 Michel Foucault's Views on the Death of the Author22-23
- 3.3.3 Derrida's Views on the Death of the Author23-24
- 3.4 The Birth of the Reader24-25
- 3.5 The Rebirth of the Author25-27
- Chapter Four The Evolution of the Text27-41
- 4.1 From Work to Text:A Change from Inside to Outside28-32
- 4.2 From Static to Dynamic:From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Text Itself to Intertext32-36
- 4.3 Pan-text and Hypertext:Lateral Expansions and Linear Breaks36-41
- Chapter Fiv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vist Translatology in Guiding the TranslationPractice41-48
- 5.1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Universal Pragmatics41-43
- 5.2 The Translation View of Universal Pragmatics43-44
- 5.3 View of Understa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t Translatology44-46
- 5.3.1 Absolutism's View of Meaning and Mechanical Way of Understanding44-45
- 5.3.2 Relativism's View of Meaning and Arbitrariness of Understanding45-46
- 5.3.3 Habermas's View of Understanding46
- 5.4 Translation Standards of Constructive Translation Studies46-48
- Chapter Six Conclusion48-50
- Bibliography50-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晓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J];飞天;2011年12期
2 李庆明;刘婷婷;;译者主体性与翻译过程的伦理思考——以文学翻译为例[J];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3 朱静;;探“微”而后知“著”——《翻译探微——语言·文本·诗学》评介[J];民族翻译;2010年04期
4 邵璐;;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叙事文体学趋势[J];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5 韩丽;薛富强;;意境美的重新塑造——文学翻译艺术的真谛[J];大家;2011年14期
6 李潇;;文学翻译中文化霸权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王家新;宋炳辉;高兴;何言宏;;“拿来”的必要与急切——“新世纪文学反思录”之六[J];上海文学;2011年08期
8 高丽;;刍议文学翻译之难[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9 肖尊岚;杨志豪;旷爱梅;;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麦合木提·麦麦提;;文学翻译中的两种问题[J];民族翻译;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栋;胡清华;;汽轮机故障诊断文本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建立[A];2004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赵[,
本文编号:820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2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