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葛浩文与浩文葛
本文关键词:我行我素:葛浩文与浩文葛
【摘要】:我得到的关注,比我应该得到的或希望得到的要多,这让我在工作时如履薄冰。我比较乐意看到从更宽的视角评论我的译作。对我来说,译者总是现身的,也总是隐身的。我做翻译不须借助高深的理论,而是像作家或诗人那样,一边写,一边摸索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我们选择作品来翻译时,不能仅仅以我们自己文化里通行的文学标准来判断,而不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评估他们的作品。唯我为大对译者是不适用的。中国小说在西方并不特别受欢迎,可能是与不少中国小说人物缺少深度有关,中国当代小说有着太大的同一性。但一些年轻作家已经开始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这是可喜的变化。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中国文学翻译 翻译理论 译者 葛浩文
【分类号】:I046;H059
【正文快照】: 对话是今年春天在葛浩文家里进行的,先后数次。一般来说,这个长度的对话一次就能完成,大不了之后再补充几句。但葛浩文教授*文章选自Chinese Literature Today,Vol.2,No.1,2011,其中几个地方原文作者因考虑到中美文化和中英文语境差异而有所改动。非要一边说话一边听音乐,有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兵;;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译者主体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赵耿林;;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照下的翻译实践——《简·爱》二译本评析[J];世纪桥;2007年05期
3 包相玲;;试论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10期
4 马海宁;;从“A Red Red Rose”的三个译本看译者的主观能动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张颖;;商标语翻译的译者因素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6 王志宏;王晓玲;;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博弈[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武立红;;论瓦尔特·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英文)[J];语文学刊;2007年03期
8 陈艳飞;;谈翻译中的“忠实”问题[J];知识经济;2010年21期
9 程伟进;;从“Dear John”Letter漫谈翻译中的理解[J];山东外语教学;1990年03期
10 常晓华;;试析译者的地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黎;;析交际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文化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丽芳;;论译者的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宝锋;;也谈译者的读者意识——以辜鸿铭及其《论语》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丽君;;纽马克翻译理论在汉英外事翻译中的运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贺显斌;;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局限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曾丽端;;译者、读者的定位和翻译过程的再思考——以奈达的理论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吕绮锋;;翻译活动之中译者的功能——以生态翻译为中心[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芦笛;;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路文彬;;从“国家关怀”到“浪漫回望”——中国当代小说五十年之我见[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2 金涛;当代文学翻译为何难觅佳作[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汪连兴;既然上了我这条“贼船”……[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谢天振;译者的诞生与原作者的“死亡”[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孟叶;寻找最佳译者组合[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孟东;《国际歌》有几位译者[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张大庆(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医生,,我能否相信你?[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陆杰;“译”事杂谈[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杨琳桦;译言的十字路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余一中;“姑娘”是怎样变成“老马”的?[N];中华读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佳;布尔迪厄社会学视角下的译者葛浩文翻译惯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刘爱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D];山东大学;2012年
3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刘立胜;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D];山东大学;2012年
5 陈蜀玉;《文心雕龙》法语全译及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任现品;一张不断被重新涂写的羊皮纸——试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民国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8 潘卫民;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骆贤凤;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佐君;意识形态对翻译过程的操纵[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9年
2 雷虹;和谐翻译理论视角下译者角色与地位的新阐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张敏;文化语境下的翻译及关联理论的启示[D];山西大学;2006年
4 张艳艳;从阐释学角度论《围城》英译本中译者的主体性[D];河南大学;2011年
5 于弋;诗人译者的主体性—评王红公英译苏轼诗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小敏;翻译即译者的适应与选择[D];河南大学;2010年
7 胡昌智;关联理论视角下《名利场》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梁晓辉;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看张白桦及其文学翻译[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邹尚非;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控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立荣;解构译者伍光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28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2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