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由建筑走向艺术的德国“桥社”

发布时间:2017-09-27 08:15

  本文关键词:由建筑走向艺术的德国“桥社”


  更多相关文章: 表现主义 桥社 建筑 “85”新潮


【摘要】:一个艺术社团的诞生也许是一闪念之间,一个经典流派的存在却可以得以永恒。20世纪表现主义在德国和欧洲一些西方国家成为一种波及广泛的艺术运动,其风格语言乃至精神内涵都在西方现代主义诸艺术流派中独树一帜。桥社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先驱,他们是由建筑系的学生基于对艺术的激情的热爱走到一起,用激情描写世界。这种艺术思潮的产生和繁荣与德意志民族的艺术传统、德国社会的现实处境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关。作为德国表现主义的一部分,这个团体反映了特定时空的政治,文化以及社会背景。他们的美学思想和艺术手法对后世有很强的吸引力。 “怀着对发展的信念,怀着对新一代创造者和享受者的信心,我们将所有的青年召集起来,作为掌握未来的青年,我们要从长辈的手中争取行动和生活的自由,任何人,只要能把给他创作激情的东西直接的、真实的再现出来,就都是我们的一份子”。这是“桥社”的共同态度,作为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建筑专业的学生,由于酷爱绘画,想成为画家。他们结合在一起,而求得在艺术上的发展,也有一种想把欧洲画坛的革新力量联合起来的信心,在创作中表现了强烈的情感色彩。传入中国以后,其精神要素与中国当时要求变革的文化心态相呼应。对中国多样化的绘画格局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本论文正文部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桥社发展的时代背景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论述了桥社发展的必然性。第二部分由于本文的主题是从建筑走向艺术的桥社,所以分析建筑对其的影响也是非常必要的。各个方面的因素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表现主义。然而表现主义形成对以后的艺术形式起到了启迪的作用。因为艺术与建筑是相通的,势必在建筑方面得到相应的体现。第三部分通过介绍“桥社“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作品的分析等各方面得出“桥社”成员的创作特点。第四部分写中国油画深受西方艺术影响,从西方文化中孕育而来。桥社所代表的表现主义对我国的油画艺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85”新潮以其相似的背景和状态与桥社产生了共鸣。第五部分写的是德国“桥社”与中国“85”新潮的局限性。但是作为一个团体,一个流派必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他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逐渐成熟,这种激情的绘画已经不能够正确的表达他们的主观思想。这便是桥社的局限性,同时也是与其相似的“85”新潮的局限性。
【关键词】:表现主义 桥社 建筑 “85”新潮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15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7
  • 第一章 德国桥社产生的背景7-10
  • 1、政治因素—强权政治下的德国7-8
  • 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后的德国经济8
  • 3、文化因素—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形成的文化艺术土壤8-9
  • 4、桥社的产生和发展9-10
  • 第二章 由建筑走向艺术10-15
  • 1、桥社成员的艺术情结10-11
  • 2、建筑对他们艺术风格的影响11-13
  • 3、艺术又影响着建筑13-15
  • 第三章 桥社的成员及发展代表风格15-22
  • 1、代表人物15-19
  • (1) 基希纳16-17
  • (2) 埃里希·黑克尔17-18
  • (3) 卡尔·施密特—罗特卢夫18-19
  • 2、艺术特点19-21
  • 3、艺术影响21-22
  • 第四章 表现主义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影响22-26
  • 1、表现主义如何进入中国22-23
  • 2、“85新潮”产生的背景23-25
  • 3、“85”新潮的艺术形式25-26
  • 4、在中国建筑中,表现主义的作用26
  • 第五章、表现主义的局限性26-28
  •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1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艺术作品31-32
  • 致谢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焕加;;标志性建筑50年——当代中国建筑艺术风尚的嬗变[J];建筑师;2009年01期

2 朱旭初;也谈“自我表现”[J];美术;1981年06期

3 马路;文化战争中的艺术和大小自我[J];美术;1986年02期

4 又吉;中国油画的方向——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座谈会摘要[J];美术;1990年09期



本文编号:928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28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c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