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对比:庞德《胡关饶风沙》英译诗中的创造性叛逆
发布时间:2017-09-27 08:13
本文关键词:三向对比:庞德《胡关饶风沙》英译诗中的创造性叛逆
更多相关文章: 三向对比 庞德 《胡关饶风沙》 创造性叛逆 意象
【摘要】:国内外对庞德《华夏集》的研究多是基于"双向对比",这种方法把费诺罗萨笔记中的错误误认为庞德的错误,或把庞德的修改当成了误译,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庞德的译诗艺术。只有认真对比费诺罗萨笔记、庞德译文和中文原诗,进行"三向对比",才能客观再现庞德的翻译诗学。本文以《胡关饶风沙》的英译为例,运用叶维廉和钱兆明教授提出的"三向对比"的方法,指出庞德的诗歌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其中既有对李白原诗的创造性叛逆,也有对费氏笔记的创造性叛逆,同时还有对译语和源语的叛逆,他凭借超凡的洞察力,创造出一个个意象,成功地再现了李白原诗的意境,让原诗的生命之花在西方美丽绽放。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关键词】: 三向对比 庞德 《胡关饶风沙》 创造性叛逆 意象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项目编号:10YJC740076)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0CCWW012Q)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是美国20世纪初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华夏集》(Cathay)是他最著名的译诗集。国内外对该诗集的研究热情,似乎从未消退过。但是,已有的研究多是基于“双向对比”,即对庞德译文和中文原诗进行对比,把费诺罗萨笔记中的错误误为庞德的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燕;;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2 吴仙仙;邵东芹;;关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3 吴琳;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阴山学刊;2005年02期
4 陈静;;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3期
5 王晓敬;;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林敏奋;;比较文学研究中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张帅;;文学翻译中意象的改变和叛逆[J];作家;2008年06期
8 王晓敬;杨琪;;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J];林区教学;2008年08期
9 于雪坤;吴自选;;再思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10 胡波;张t,
本文编号:928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2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