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早期翻译小说《决斗》的文化解读
本文关键词:胡适早期翻译小说《决斗》的文化解读
【摘要】:胡适在留美期间之所以翻译小说《决斗》,是与其对小说的经济功能的认同、对小说艺术的推崇、孤儿寡母的相似人生体验以及毫不妥协的决绝人生形式分不开的;而《新青年》之所以刊发这篇小说,则与晚清以降的有关小说的时代共识、对决斗文化所隐含的西方现代文化的认同、《新青年》一班人的文化决绝姿态以及个性意识的觉醒有着直接的关联。胡适在《决斗》中所表现出来的现代意识,既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个性意识觉醒的标志,又是现代知识分子决绝的文化姿态的象征,这一切标志着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诉求,已经从个体性诉求转变为群体性诉求,"为大中华,造新文学"也就成为一代人的文学自觉。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胡适 翻译小说 《决斗》 《新青年》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10BZW104)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08JDC1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46
【正文快照】: 胡适在留美及其归国之后,曾经翻译了十多篇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有的刊发于《留美学生季报》,有的刊发在《新青年》等国内报刊上。但是,胡适的早期翻译远没有后来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等理论文章的反响那么大,以至于很多人忽视了胡适的文学翻译。其实,胡适早期的小说翻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月琴;俄罗斯贵族的决斗之风[J];俄语学习;2004年02期
2 朱德发;;胡适倡导白话文学“惟一宗旨”观背景探察[J];理论学刊;2012年08期
3 刘克敌;;从挚友到对手——对胡适与梅光迪“文学革命”争论的再评价[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艳红;;论《上尉的女儿》中的骑士思想[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王瑞;;为荣誉而战——《战争与和平》中的决斗情节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2期
3 李宗刚;;父权缺失与胡适现代思想的发生[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苗苗;屠格涅夫及其创作中的贵族情结[D];黑龙江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适;张扬;;中国的小说(1941)[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锦翔;胡适与文学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6年04期
2 陆发春;陈垣与胡适国学研究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姬建民;“以脚为笔”[J];了望;2000年45期
4 任生名;胡适与比较的文学研究观[J];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04期
5 韩石山;在复旦中文系的演讲[J];文学自由谈;2002年03期
6 周安华;在大借鉴的时代语境中创新——论胡适对问题剧艺术的探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马骋;;胡适与易卜生现实主义文学观之辨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洪树林;;胡适早期的文学美学思想(下)[J];合肥教育院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廖七一;庞德与胡适:诗歌翻译的文化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廖七一;译者意图与文本功能的转换——以胡适译诗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骆贤凤;;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詹璐;;勒菲弗尔的“改写”说行不通了吗?——《爱情故事》“文革”译本“禁忌”翻译探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张旭;;译经文学传统与近代英诗译诗[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芙;胡适墨宝品出市场[N];中国商报;2007年
2 李保平;诗歌对翻译的拒绝性[N];辽宁日报;2007年
3 杨建民;徐志摩与歌德四句诗的六译[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日]大江健三郎 王中忱 译;我如何领悟中国的近、现代文学[N];北京日报;2000年
5 陈平原;俗文学研究的精神性、文学性与当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唐岫敏;“新传记”在中国[N];文艺报;2005年
7 南帆;文学的潜能[N];人民日报;2011年
8 杨鼎川;从20世纪初的文学启蒙到21世纪初的“文艺复兴”[N];文艺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傅小平;无“信”可言,何谈“达”、“雅”?[N];文学报;2006年
10 天津市作家协会 赵玫;文学呼唤人文精神[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庆元;《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小说的现代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燕日);翻译相异性[D];暨南大学;2006年
3 蒙兴灿;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翔;胡适短篇小说翻译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2 常华;胡适诗歌翻译的描述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3 谈小兰;近代翻译小说的文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继铭;文学翻译的操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王光妍;中国翻译小说在二十世纪初(1898-1936)与二十世纪末(1979-2000)的地位变迁[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6 符建光;胡适短篇小说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周兰秀;林}翻译小说中译文读者的角色[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李双娟;论多元系统理论观照下的清末民初小说翻译[D];河南大学;2008年
9 于庆霞;译者在文学翻译操纵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7年
10 章琼;1904-1927:《东方杂志》翻译文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61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6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