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的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17:13

  本文关键词: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的开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长安文化 诗画结合艺术 课程开发


【摘要】:诗画结合艺术是长安文化具有特色的代表,其中诗歌和绘画艺术都是学生具有一定学习基础并乐于接受的内容。所以,文章以长安文化中的诗画结合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作品赏析,在长安文化的大背景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诗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分析我国诗画结合艺术的特点。 新课程提出,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国家课程一刀切的模式不能顾及地方经济文化特色,因此新课程十分关注三级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西安作为长安文化研究的中心城市,其地方课程开发尚属空白,而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高校云集的学术研究资源成为西安开发地方课程的有力支撑,所以开发以长安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地方课程势在必行。 山于长安文化内容庞杂,若不加遴选则不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所以文章将长安文化中的诗画结合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地方课程开发视野,以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论作为指导,结合诗画结合艺术研究,对西安地方课程的开发提出一定的参考性意见。文章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开发诗画结合艺术课程的理论依据。这部分分别从长安文化、诗画结合的艺术理论和类型,以及新课程相关依据三个角度入手。首先主要介绍长安文化相关内容和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的发展历程;诗画结合艺术理论从诗画结合的理论和诗画结合类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而诗画结合艺术类型从诗人写题画诗、诗歌中的绘画美、绘画作品中的诗意、诗人作画和画家做诗四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新课程理论主要从新课程理念和管理模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从新课改的理论指导和诗画结合艺术的价值两个角度进行理论价值分析,从西安地方课程开发状况这个角度进行实践价值分析,为开发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进行价值意义分析; 第三部分提出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的实施构想,具体介绍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的组织方式、教材编写、内容选择,每个单元具体的课程实施以及活动设计,将本课程设计为阅读鉴赏、梳理发现和探索实践三大板块,既有理论学习部分又有学生的实践课程。 第四部分为课程的评价建议。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课程评价。 文章最后提出了诗画结合艺术课程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诗画结合艺术课程的落实问题,诗画结合艺术课程与西安地方课程、全球化的关系,以保障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关键词】:长安文化 诗画结合艺术 课程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0-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论9-13
  • 1.1 问题的提出9
  • 1.2 文献综述9-12
  • 1.2.1 诗画结合艺术的研究综述10-11
  • 1.2.2 地方课程的相关研究综述11-12
  • 1.3 研究思路12-13
  • 第2章 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13-33
  • 2.1 长安文化13-17
  • 2.1.1 长安文化的相关研究13-15
  • 2.1.2 长安文化背景下诗画艺术的发展概况15-17
  • 2.2 艺术理论依据——诗画结合艺术理论17-19
  • 2.2.1 诗画同源17-18
  • 2.2.2 诗画同体18
  • 2.2.3 诗画一律18-19
  • 2.3 艺术理论依据——诗画结合艺术表现19-30
  • 2.3.1 诗人写题画诗19-23
  • 2.3.2 诗歌本身的绘画美23-26
  • 2.3.3 画家依诗作画与具有诗意的绘画作品26-28
  • 2.3.4 诗人作画与画家做诗28-30
  • 2.4 新课程理论依据30-33
  • 2.4.1 新课程理念31
  • 2.4.2 三级课程模式31-33
  • 第3章 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开发的价值分析33-36
  • 3.1 研究诗画结合艺术的价值33-34
  • 3.2 开发诗画结合艺术课程的价值34-36
  • 第4章 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的开发构想36-52
  • 4.1 课程性质、开发理念和开发目标36-37
  • 4.1.1 课程性质36
  • 4.1.2 开发理念36-37
  • 4.1.3 开发目标37
  • 4.2 诗画结合艺术课程开发所选择的内容37-40
  • 4.2.1 诗画结合艺术38-39
  • 4.2.2 中国诗歌和绘画艺术发展史39-40
  • 4.2.3 长安文化的基本内容40
  • 4.3 实施构想40-42
  • 4.3.1 课程设置40
  • 4.3.2 课程实施方法40-41
  • 4.3.3 对教师的要求41-42
  • 4.4 诗画结合艺术课程教材的编写构想42-44
  • 4.4.1 教材编写的原则42
  • 4.4.2 教材编写思路42
  • 4.4.3 教材目录样例42-44
  • 4.5 诗画结合艺术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和要求44-45
  • 4.6 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实施方案设计45-52
  • 4.6.1 诗画结合艺术(阅读与鉴赏板块)45-47
  • 4.6.2 诗画发展史概况(梳理与发现板块)47-48
  • 4.6.3 长安文化剪影与诗画创作(探索与实践板块)48-52
  • 第5章 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的评价52-57
  • 5.1 评价原则52-53
  • 5.2 评价方式53-57
  • 5.2.1 对学生的评价53-54
  • 5.2.2 对教师的评价54-57
  • 第6章 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实施需注意的问题57-60
  • 6.1 落实诗画结合艺术课程57
  • 6.2 处理好诗画结合艺术课程与西安地方课程的关系57-58
  • 6.3 处理好诗画结合艺术课程与全球化的关系58-60
  • 第7章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3
  • 附录63-67
  • 致谢67-6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及成果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文;;《拉奥孔》及其诗画异质说[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孟凡丽,姜玉琴;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现实扫描——走进国家课改实验区宁夏灵武地方课程开发现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张向东;试论我国古典诗歌的绘画美[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4 胡国贤;庄立会;;地方课程开发原则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09期

5 章继光;杜甫的诗艺与唐代书法[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成尚荣;地方课程管理和地方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陈良运;;诗人咏画与画家题诗——中国诗画融合纵向略览[J];美苑;2006年06期

8 武淑清;孟维杰;;我国地方课程的政策演化与发展策略[J];教育探索;2010年10期

9 马公伟;浅析五代、两宋山水画的空间布局特征[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8期

10 孔寿山;论中国的题画诗[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顾卫;“南通乡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洁;“徐州本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何雅茹;唐代山水题画诗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苏伟林;“上党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邱婷;试论中国文人画的历史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65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65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6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