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形式”转换: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

发布时间:2017-10-04 04:03

  本文关键词:“形式”转换: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


  更多相关文章: 形式主义 结构主义 系统 功能 结构


【摘要】:从俄国形式主义到布拉格结构主义的学术演变集中体现在对"形式"的不同理解上。具体而言,俄国形式主义将之阐释为以"手法"为核心的陌生化美学体系,布拉格学派则将之阐释为"结构"。仔细辨析他们的理论探索,可以发现两者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在俄国形式主义内部,存在着从早期的"手法"到晚期的由"系统"整合"功能"的转变;在布拉格学派内部,存在着将"系统"改写为"结构"的转变,进而把形式主义改写为结构主义的转变。在上述转变的基础上,布拉格学派继承并超越了俄国形式主义,建立了成熟的结构主义理论体系。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形式主义 结构主义 系统 功能 结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语言转向视野下的文学理论问题重估研究”(11BZW002) 昆明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穆卡洛夫斯基结构主义文论研究”(KKSY20133413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杨磊∶“形式”转换∶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55YANG Lei:The Transformationof“Form”:from Formalism to Structuralism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B.什克洛夫斯基 ,李辉凡;词语的复活[J];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潘德荣;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方维保;托洛茨基与中国现代左翼文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陈文忠;;文学是人学,文论即人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苏维娜;;陌生化的审美之维——读《致羞涩的情人》管窥陌生化的艺术魅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郭国良;蒋茜;;简评约翰·伯格《G》的立体主义文学实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王瑜;刘铁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学性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9 孙启夏;;潜显理论和人文性理论下的“副+名”现象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10 李莉;;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让子弹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丙珍;;大兴安岭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田野调查——论鄂伦春族萨满神话及萨满传承[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郭跃辉;;新时期外来文论教材对我国文学理论观念的影响[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周宪;;论作品与(超)文本[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李卫华;;文学性:从“唯一特性”到“家族相似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迟蕊;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军;萨特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之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许丽莎;塔·托尔斯泰娅长篇小说《野猫精》诗学特征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5 任晓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晓利;鲁滨逊故事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海婷;大形式:形式—手法—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曾喜云;论詹姆逊对结构主义的阐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菲;从英文台词看中美文化的交互态势[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小杏;从接受美学看朱自清散文英译中的意境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彬;语言·符号·交流——谈布拉格学派的传播思想[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02期

2 王伟;布拉格学派评介[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赵丽;;布拉格学派的历史及其结构功能语言观[J];大舞台;2010年03期

4 李薇;;“结构—功能”的航道:布拉格学派对洛特曼的启示[J];齐鲁艺苑;2012年03期

5 华如君;也谈布拉格学派[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04期

6 张会森;;布拉格学派与修辞学[J];当代修辞学;1986年04期

7 魏家骏;简论布拉格学派[J];晋阳学刊;1990年01期

8 钱军;布拉格学派历史研究[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9 钱军;语言系统的核心与边缘──布拉格学派理论研究[J];福建外语;1996年03期

10 钱军;布拉格学派近况与现状[J];国外语言学;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希杰;索绪尔今天之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涛;结构·功能·符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京育;布拉格学派句子功能前景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8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68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d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