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系统论视角下赛珍珠《水浒传》英译本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23:42
本文关键词:多元系统论视角下赛珍珠《水浒传》英译本的研究
【摘要】: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是历史上第一位同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的美国女作家,也是第一位以《中国小说》为题在诺贝尔的颁奖台上做授奖演讲的作家。她的一生充满传奇,复杂的人生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她自己也曾言幸而生在乱世。 赛珍珠自幼在中国长大,也在美国学习、生活多年,游弋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中西不同的文化生活带给了她双重的文化身份以及双重的文化视角。赛珍珠是名多产的作家,她的作品基本是以中国的广袤国土与乡土文化为蓝图,她持续不断地用英语发表作品来宣扬她的第二祖国——中国的文化、文学以及她所钟爱的中国小说。 由于长年在中国生活、学习,赛珍珠精通汉语。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赛珍珠翻译了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被誉为“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的第一人”。《水浒传》译本一经推出,便荣登美国畅销排行榜,之后曾多次再版,成为了当时西方人认识了解中国的一个媒介。然而,她的翻译也遭受到了不少来自中国国内的批评,认为其译本存在“误译”。对赛珍珠是否“误译”的争论,时至今日依然不绝。这些批评都严重的妨碍了对赛珍珠的客观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赛珍珠之所以选定《水浒传》来进行译介,以及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是有多种原因的。本文并不着眼于具体的译本分析,旨在接受赛译本的客观现实,并将译者和译本放在多元系统中进行考量。以译者赛珍珠本人为中心,通过分析她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社会背景、文坛状况、个人传记、赞助人情况等多元化的客观描述、分析《水浒传》赛珍珠译本最终形成的多种原因,力求科学、细致、具有说服力。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简明介绍了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文章的结构。第二部分介绍了《水浒传》及其英译情况。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框架:多元系统论。第四部分对赛译《水浒传》翻译策略进行了多元探讨。第五部分分析了赛译《水浒传》的多元形成原因。第六部分结语,总结了本文所做的研究发现,论及本研究的不足及发展空间。 客观上来看,赛珍珠的《水浒传》英译本促进了中西的文化交流,译本的形成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赛珍珠 多元系统 中国文化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11
- 1.1 研究现状8-9
- 1.2 研究目标9-10
- 1.3 研究方法10
- 1.4 研究意义10
- 1.5 论文结构10-11
- 第二章《水浒传》及其英译情况11-17
- 2.1 《水浒传》简介11-13
- 2.2 《水浒传》的英译情况13-17
- 第三章 理论框架:多元系统翻译理论17-23
- 3.1 多元系统论17-18
- 3.2 文学多元系统当中的翻译文学18-19
- 3.3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19-23
- 3.3.1 赛珍珠生平简介19-21
- 3.3.2 《四海之内皆兄弟》简介21
- 3.3.3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在本文中的可实施性21-23
- 第四章 赛译《水浒传》翻译策略的多元探讨23-28
- 4.1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23
- 4.2 赛珍珠的异化翻译策略——以“太平诗”为例23-26
- 4.3 赛译《水浒传》书名翻译探究26-28
- 第五章 赛译《水浒传》的多元形成原因28-36
- 5.1 赛译《水浒传》的译作发起者28-33
- 5.1.1 中国文化及文学对赛珍珠的熏陶28-31
- 5.1.2 西方文化及文学对赛珍珠的熏陶31-33
- 5.2 赛译《水浒传》的译语接受语境33-34
- 5.3 赛译《水浒传》的赞助人34-36
- 第六章 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4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0-41
- 作者简历41-42
- 致谢42-4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朝燕;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979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7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