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诗词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01:14
本文关键词:林黛玉诗词英译研究
【摘要】:古典名著《红楼梦》向来被誉为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不仅内容丰富,诗词曲赋之“文备众体”,同类作品亦无法望其项背。而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林黛玉所做诗词情美之至,不啻使其成为众多读者及学者瞩目的焦点。观书中两百多首诗词,林黛玉名下的二十多首诗词堪称精华,不仅记录了黛玉一生悲酸的心路历程,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而成为整部小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鉴于其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红楼梦》的翻译也成了译界中人关注的话题。20世纪80年代前后,大卫·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所译《红楼梦》全本相继出版,这不仅被视为红学研究领域中的大事,同时也成为国内译坛热议的焦点之一,而作为原作中的精华部分,林黛玉诗词的翻译与研究也理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诗词翻译与研究是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论与实践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众所周知,林黛玉诗词音韵优美,意境深远,,修辞手法层出不穷,实可谓妙不可言,妙趣横生,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翻译价值。就目前情况来看,有关林黛玉诗词翻译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方兴未艾阶段,深入系统的比较与对比分析更是难得一见。鉴于此,本论文拟从音韵节奏、意象与情感和修辞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就林黛玉诗词两个英译本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处理手段及其效果进行比较和探讨,以期更好地忹译和再现林黛玉诗词整体风貌。 本文所有语料均选自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红楼梦》英文全译本,借助音韵节奏、意境和修辞手法三个层面的实证分析,详细探讨了林黛玉诗词风格翻译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与方式,通过全方位的评价与反思,总结出译者在林黛玉诗歌整体风貌传递或再现方面的成败得失。
【关键词】:林黛玉诗词 音美 意象 情感 修辞手法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Introduction9-11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1-17
- 1.1 Related Studies before 200111-13
- 1.2 Related Research since 200113-17
- Chapter Two Lin Daiyu’s Poems in Hong Lou Meng17-26
- 2.1 A Brief Account of Lin Daiyu’s Poems17-18
- 2.2 Literary Features18-21
- 2.2.1 Various Poetic Forms18-19
- 2.2.2 Diverse Rhetoric Devices19-20
- 2.2.3 Great Implication and Significance20-21
- 2.3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s of Lin Daiyu’s Poems21-26
- 2.3.1 David Hawkes’ Version22-23
- 2.3.2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s Version23-26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of Beauty in Sound of Daiyu's Poems26-39
- 3.1 Rhythm and Rhyme in Poetic Works26-29
- 3.2 Translation of Rhythm and Rhyme in Daiyu's Poems29-39
- 3.2.1 Reproduction of Rhythm30-35
- 3.2.2 Recreation of Rhyme35-39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of Sense in Daiyu’s Poems39-53
- 4.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ense39-40
- 4.2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Images40-48
- 4.3 Translation of Inherent Feeling48-53
- Chapter Five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Daiyu's Poems53-62
- 5.1 Rhetorical Devices in Poetry53-54
- 5.2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54-62
- 5.2.1 Translation of Allusion54-57
- 5.2.2 Translation of Metaphor57-58
- 5.2.3 Translation of Personification58-62
- Conclusion62-64
- Bibliography64-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威;贾德江;;《桃花行》两种英译文的对比评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孙李丽;;从译者主体性看《红楼梦》中《秋窗风雨夕》的两种英语译文[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张丽莉;;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看《红楼梦·咏菊》两译本的意象再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潘晓南,张玉才;《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诗词欣赏[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5 张智中;葬花一吟葬香魂,译诗三种异情韵——《葬花吟》三种英译文比较赏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6 李希凡;林黛玉的诗词与性格——《红楼梦》艺境探微[J];红楼梦学刊;1983年01期
7 李姝瑾;;匠心独运两丛菊 译笔平分一脉秋——从功能目的论析《红楼梦》菊花诗二译本[J];红楼梦学刊;2008年04期
8 袁思源;;《林黛玉葬花辞》译作比较[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9 夏荥;;“诗歌翻译三美论”再现——谈杨宪益译《葬花吟》[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10 魏瑾;汪小英;;中诗英译中的意境传达和音律再现——以《葬花吟》两种英译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文侠;《红楼梦》诗词翻译中的风格传递[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79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7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