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时尚之“审丑”
本文关键词:试论时尚之“审丑”
更多相关文章: 审丑 近义词 评价标准 吕燕 群体化 哥特 美感体验 价值判断标准 从古至今 目标客户
【摘要】:正美与丑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美,也不存在绝对的丑。因为美丑的评判是以人为主导的,由于主导者的角度与情愫对相同的客体会因时代的不同与环境和心境的差异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在个性极其自由化认知的今天,对个性的追求与时尚美丑的定义更难以某种单一的评价标准来诠释。时尚的"审丑"从某一角度甚至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审美"。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时尚是美的近义词,
【关键词】: 审丑;近义词;评价标准;吕燕;群体化;哥特;美感体验;价值判断标准;从古至今;目标客户;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美与丑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美,也不存在绝对的丑。因为美丑的评判是以人为主导的,由于主导者的角度与情愫对相同的客体会因时代的不同与环境和心境的差异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在个性极其自由化认知的今天,对个性的追求与时尚美丑的定义更难以某种单一的评价标准来诠释。时尚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丹;;论社会因素对时尚体育运动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4年21期
2 李小雅;;从《嘉莉妹妹》看时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02期
3 李琳;;经济审美化趋势下的园林开发服务——以广东岭南印象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4年20期
4 李艳;;艺术产业的“寓教于乐”特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黄小熳;;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时尚公关[J];青年记者;2015年02期
6 孟t@;;《泰V纭纷呷鹊纳缁嵛幕梢蚣胺此糩J];新余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叶佑天;孙立军;;影视时尚文化特性的审美断想[J];艺术教育;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yN晟;白洁;李小唐;;现代休闲文化聚合下网络化民间体育组织研究[A];2014甘肃省体育科学学术论文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晶;当代大众文化的审美辨识与大学生审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禾青;基于视觉传达艺术原理的妆扮艺术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4年
2 郝静;现代彩陶艺术的时尚特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3 吴迪迪;时尚的审美体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yN晨;中国当代符号消费社会中的审美变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倩;旗袍内在审美文化特征的解读[D];郑州大学;2014年
6 任栖瑶;几何图形标志设计的审美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国霞;网络时代高校校园时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丽娟,王永崇,陈靖怡;谈审丑的几种方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侯新兵;;审丑教育:人格培养的新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05期
3 叶继奋;理性的失落与潘多拉魔盒的倾翻——20世纪文学审丑现象诠释[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王洪岳;理性与现代派审丑文艺[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王洪岳;审丑与否定:现代派文艺的感性学探微[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6 唐桃;西方审丑意识的历史演变及其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7 何建良;西方现代艺术审丑的三重成因[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何建良;现代西方艺术审丑的意义[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祝云霏;从中国传统艺术看审美与审丑[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10 高宏生;走向审丑的文学[J];求索;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珏;;不容忽视的写作视角----审丑[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沐松风;炫丑与审丑都是一种病态[N];人民日报;2014年
2 王新荣;警惕相互呼应的“炫丑”与“审丑”[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曹虹;审丑趋势下的二人转[N];吉林日报;2009年
4 华阳;审丑为何不疲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王艳春;莫让食品安全“审丑”透支诚信[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6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马丁;审丑不会开启一个时代[N];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 涂铭 卢国强;审丑产业链揭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8 肖国忠;抵制恶俗炒作须除“审丑”趣味[N];光明日报;2011年
9 乔燕冰;为什么如此流行“审丑”?[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木头;何妨以审丑狂欢抵御抑郁来袭[N];检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华盛;杨争光的审丑意识及其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婷;论感性学中的审丑[D];西北大学;2009年
3 赵娜;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电影的审丑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4 董晓艳;“审丑狂欢”现象的当代追问[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5 李琦;丑·审丑·丑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丽娟;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审丑”观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李清华;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何亦惃;中国艺术审丑的当代转向[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9 邹t,
本文编号:981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81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