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与合一
本文关键词:独一与合一
【摘要】: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思想犹如一个精巧的筛子,只能让那些使艺术家感到有生命活力的要素通过意识的门槛。在思想的这座墙上,各种创造性的要素经过体验的碰撞逐个参与到意识的组合之中时,经直觉所自由选中的对象被一一挂在了其上。如果说艺术家的个体彼此是相互分离的,那么艺术创作则是走向合一的生命连接过程,正是这一过程,是艺术成为建造并逐步融合于宇宙永恒的生命共同体之中!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 艺术创造力 独一 合一
【分类号】:J05
【正文快照】: 通常,在考察艺术创造力的过程中,有一片未知的天地——创作的过程或过程的意义——往往会被创造者们有意无意地忽略,而此时,前人发现的创造原则、规范和实际应用过程本身已不适用,更不是目的。事实上,对艺术创作进行研究的人,其目的之一就是去重新获得导致创造活动的思维状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彩云;;浅谈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郭敏;张秀梅;;先锋派运动:当代西方文化艺术对异化的反抗[J];求索;2009年05期
3 曾黎军;;发挥青年演员的艺术创造力[J];剧影月报;2009年03期
4 衣新发;;创造力理论述评及CPMC的提出和初步验证[J];心理研究;2009年06期
5 姚全兴;试论儿童艺术创造力[J];文艺研究;1983年06期
6 衣新发;蔡曙山;刘钰;;文化因素影响创造力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8期
7 沈汪兵;刘昌;王永娟;;艺术创造力的脑神经生理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8 衣新发;林崇德;蔡曙山;黄四林;陈桄;罗良;唐敏;;留学经验与艺术创造力[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9 保罗·克罗塞;莫其逊;;创造力,当代艺术与批判美学[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0年00期
10 孙艾君;;关于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印象[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新发;;创造力及其文化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艳洁;袁存凤;李晶;冯喜珍;;汉藏回族青少年艺术创造力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廖玲;;论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技能的统一[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周星;;跨世纪中国电影艺术与商业观念辨析[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吴红霞;;顺势[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端传妹;;《洛丽塔》:多棱镜下的人性[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7 褚维春;;一曲优美动人的诗篇——《陌上桑》赏析[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8 蒋异;;斗茶[A];茶香铺就成长路——小茶人十周年纪念册[C];2003年
9 李晨晖;;对大型综艺晚会舞蹈的思考[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蒋异;;斗茶——宋“斗茶”课题型研究论文[A];上海市少儿茶艺教学活动十周年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霆钧;专家赞“艺术创造力带来市场竞争力”[N];中国电影报;2011年
2 钱晓鸣 整理;不能把艺术创造力不足简单地归咎于“主题性束缚”[N];美术报;2011年
3 田崇雪;批评,,源自对艺术创造力的深刻同情[N];光明日报;2001年
4 茅慧;与青春相伴[N];文艺报;2010年
5 潘骏;华夏文化园之牌坊文化[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6 龚旭东;笔耕不辍 诗心永在[N];文艺报;2007年
7 赵凤兰;蒋婉求代表呼吁:还艺术考级一片净土[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马泉艺邋(回族);当今审美变形之我见[N];文艺报;2007年
9 何镇邦;丰盈的诗意 淡淡的乡愁[N];金融时报;2006年
10 牛均富;陪读人群的酸甜苦辣[N];湖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正伦;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2 田明刚;化身于操心和欲望的爱—艾丽斯·莫多克小说的后精神分析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胜蓝;苗、汉初中生艺术创造力、师生内隐刻板印象及对他人作品评价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予阳;情结与艺术创造力[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倩;抽象、具象绘画作品欣赏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4 秦盈莹;谈现代重彩装饰绘画的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霖;中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何淑芳;儿童绘画与现代艺术[D];河南大学;2009年
7 张长龙;《喧哗与骚动》的心理解读[D];厦门大学;2006年
8 易惠敏;文学翻译中的译者审美心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吴勇;绘画中的“混沌”[D];苏州大学;2008年
10 闫丽君;论鲁迅作品的“鬼”意象及其精神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99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9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