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贵州方言歇后语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15 12:11

  本文关键词:贵州方言歇后语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贵州方言 歇后语 特色词汇 社会文化 生活常识


【摘要】:歇后语是大众熟悉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其结构短小,常以风趣、形象的特点来表达意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以贵州方言中的歇后语为考察对象,从特色词汇和社会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探究蕴含于其中的贵州文化元素。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贵州方言 歇后语 特色词汇 社会文化 生活常识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歇后语是汉语熟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在数量众多的歇后语中,有一部分带上了各种地方元素。谭永祥先生曾提出歇后语具有“地域性”的特点[2];温端正先生也曾提出歇后语有“方言性”的特点[3]。本文以《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全有;;关于歇后语的内涵及特点问题[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陈长书;;试论现代汉语歇后语的分离性和同一性问题[J];辞书研究;2012年06期

3 言志峰;吴俊;;英汉双关语之比较及其在文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谢艳红;;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及其认知语法意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5 李升薰;试探歇后语的来源及其命名问题[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吴开兵;康健;;“藏词”与“歇后语”辨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武显云;;论汉语歇后语的维护面子功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S2期

8 朱镇;;试论歇后语的内部关系[J];语文学刊;2009年10期

9 李乐;孙毅;;概念整合视阈下的汉语歇后语的认知动态机理考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佳;人物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李洁琼;魔幻化讽刺小说的语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科;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汉语歇后语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红军;歇后语生成和识解的认知机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5 金义信;歇后语汉韩翻译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唐凯;中英翻译视角下的歇后语分类及其应用[D];苏州大学;2007年

7 赵琼;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歇后语翻译[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8 吕蕊;《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翻译等效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熊奕;生成整体论视角下歇后语的生成[D];河南大学;2008年

10 赵秀梅;歇后语中的模因[D];黑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端政;;关于“歇后语”的名称问题[J];语文研究;1980年01期

2 郑伯成;;浅谈歇后语的群众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3 朱东礼,朱锡眉;歇后语探源[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4 何玉麟;;歇后语与戏曲血脉相连[J];中国京剧;2006年08期

5 山佳;;北京新生的歇后语[J];北京纪事;2007年02期

6 ;关于过年的有趣歇后语[J];中国民兵;2010年01期

7 姜艳萍;;人物歇后语浅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刁统菊;《聊斋俚曲》中歇后语的运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徐志民;刘裕莲;;歇后语与隐喻[J];修辞学习;2005年06期

10 吕迎春;;歇后语在社会交际中的魅力[J];阅读与写作;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之伟;;谈歇后语及其修辞、语法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姚景良;;试说闽南特有的歇后语[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曾贤模;;歇后语的认知语言学初探[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刘禀诚;;歇后语论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安娜;刘海涛;侯敏;;语料库中熟语的标记问题[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孟繁杰;;试析惯用语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温端政;王海静;;论“汉语俗语语料数据库”建设中的相关问题[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何霞;;从习语类词典来看西方文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希杰;;序言[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志伟;以茶为题的歇后语[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2 兰卡才让;浅析藏族谚语翻译中的几个问题[N];黄南报;2007年

3 姚学文;“汉语桥”决出前10强[N];湖南日报;2008年

4 贵阳市乌当中学 万朝炯;浅谈前后鼻韵母辨正的教学[N];贵州民族报;2010年

5 侯晓斌;“首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在并召开[N];山西日报;2007年

6 章红雨;《现代汉语小语典》配多媒体光盘扩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7 记者 李晓芳;《新华语典》编纂工程正式启动[N];山西日报;2010年

8 记者 吴锦才;规范词典出齐[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记者 魏伟生;海丰音字典出版发行[N];汕尾日报;2008年

10 ;曹先擢的辞书观[N];山西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屈卫国;歇后语认知理解机制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玮;论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琳娜;清代新词新义位发展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王海凤;蒙古语熟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蔡心交;越汉成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竹;隐喻视角下的歇后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凤;同喻歇后语生成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3 赵红艳;文化视野中的歇后语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4 刘廷果;《新华歇后语词典》中歇后语语义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晓辉;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歇后语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管清亮;《红楼梦》中歇后语运用的顺应论阐释[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宋佳;人物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张苏亚;动物型歇后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任娅妮;汉语歇后语的语境顺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陈红军;歇后语生成和识解的认知机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37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37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a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