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大宅门》称谓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00:33

  本文关键词:《大宅门》称谓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宅门》 称谓语 语用 时代变化


【摘要】:《大宅门》是作者郭宝昌的一部现代小说著作,但是整个故事从1880年一直写到改革开放,跨越中国百年的历史发展。其中的称谓语数量繁多、变化多样,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因此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文化语言学多个角度,试图全面探究《大宅门》中称谓语的使用与变化。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称谓语的研究概况作大概论述,选取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称谓包含称呼的观点来定义称谓,采用传统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的分类方法,以此为基础搜集《大宅门》中的1800多条语料进行分析,指出研究对象《大宅门》中称谓语使用的独特性。第二部分从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个角度分类描写《大宅门》的称谓语系统。其中亲属称谓形式变化较小,长辈、晚辈、平辈之间的称谓使用更多体现了传统文化观念。社会称谓数量繁多、形式多样,在感情色彩上比亲属称谓更丰富,不同的词就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第三部分从语用学角度对《大宅门》称谓语做系统研究。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小说中称谓语的使用遵循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以此更好地发挥称谓语使用的指示功能、形象描绘功能和行为施事功能等语用功能。通过语用策略中对称谓语的变换和称谓语的超常规使用,更加鲜明的突出了《大宅门》称谓语的独特性。第四部分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全面分析《大宅门》中称谓语的时代变化。结合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分析出《大宅门》中旧称谓语的消失、新称谓语的出现等不同的变化形式,并得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大宅门》 称谓语 语用 时代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言7-13
  • 第一章《大宅门》的称谓语系统13-24
  • 第一节《大宅门》的亲属称谓13-19
  • 一、长辈对晚辈的称谓13-15
  • 二、晚辈对长辈的称谓15-16
  • 三、平辈之间的称谓16-19
  • 第二节 《大宅门》的社会称谓19-24
  • 一、人称数量角度19-20
  • 二、对象范围角度20-21
  • 三、语义内容角度21-22
  • 四、语言态度角度22
  • 五、词语结构角度22-24
  • 第二章《大宅门》称谓语的语用分析24-36
  • 第一节《大宅门》称谓语的语用原则24-27
  • 一、等差原则24-26
  • 二、情感原则26-27
  • 第二节《大宅门》称谓语的语用功能27-32
  • 一、指示功能28-30
  • 二、形象描绘功能30-31
  • 三、行为施事功能31-32
  • 第三节 《大宅门》称谓语的语用制约因素32-33
  • 一、主观因素32
  • 二、客观因素32-33
  • 第四节《大宅门》称谓语的超规范使用33-36
  • 一、称谓语的连用34
  • 二、称谓语的换用34-35
  • 三、对称谓原则的违背35-36
  • 第三章《大宅门》中称谓语的时代变化36-45
  • 第一节《大宅门》中称谓语的时代变化形式36-39
  • 一、亲属称谓中的变化36-37
  • 二、社会称谓中的变化37-39
  • 第二节 《大宅门》中称谓语时代变化的文化背景39-42
  • 一、晚清时期39-40
  • 二、民国时期40-41
  • 三、新中国成立后41-42
  • 第三节 《大宅门》中称谓语演化的社会文化意义42-45
  • 一、家族宗法观念的淡化42-43
  • 二、男尊女卑思想的改变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后记48-49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树新;论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毕继万;;汉语与英语称谓词用法比较[J];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03期

3 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1124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24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1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