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情感隐喻的表达方式及其认知特征——基于英汉语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02:06

  本文关键词:情感隐喻的表达方式及其认知特征——基于英汉语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隐喻 情感隐喻 隐喻概念体系 思维方式 思维差异


【摘要】:情感是人类沟通的共同语言,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情感隐喻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其共性表现为人类的情感表达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情感隐喻源于身体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应。但同时又受人的生理、心理、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显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并反映到语言结构中,使语言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从隐喻的角度探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助于理解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隐喻 情感隐喻 隐喻概念体系 思维方式 思维差异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修辞润色激发想象力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研究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亚里斯多德。他把隐喻视为一个实体向另一个实体的转移,从非相似中洞察相似,属于修辞学范畴。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特别是概念隐喻,成为认知范式中的研究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佳佳;成东;;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3 林书武;“愤怒”的概念隐喻——英语、汉语语料[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2期

4 刘昌华;隐喻的民族性[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蒋娟;浅谈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的负效应[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杨尚鸿;唐晓红;;中国古代媒介——汉字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王平;;羌族文化与羌族性格的双重展示——《羌族释比文化研究》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赵炎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劲松;李林杰;;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超越——以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金杰;;云南经验:民族文化保护区的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链的衔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4 黄孙庆;唐德海;;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邓城锋;;香港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化学习分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劲松;李林杰;邓丽花;曾北危;;基于内需主导型循环经济模式的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审度——以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补偿机制为中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李劲松;李林杰;邓丽花;曾北危;;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审度论——以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8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宗守云;;范畴化理论与四个世界理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10 杨元刚;;描写与解释并重:中国英汉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和追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美;球赛新闻报道中战争隐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静;汉英特有花木词之国俗语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福印;隐喻意义来源初探[J];福建外语;1999年03期

2 李君文;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对比与分析[J];外语研究;2000年01期

3 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J];现代外语;1997年04期

4 陆文静;;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差异研究[J];学术交流;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华;张卫东;;论语态与思维方式的关系[J];外语学刊;2010年03期

2 李晓红;;隐喻性思维与中西文化认知[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张鑫彤;;论思维文化对语言表达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4 刘春芳;汉英民族思维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5 颜仕英;;语言的“国籍”[J];发现;2003年06期

6 张晓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感悟[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4年06期

7 赵玉荣;;试析英汉传统隐喻的共性与差异[J];高教论坛;2006年05期

8 刘艳;;语言:文化的反映——中美语言文化浅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S1期

9 郭小雪;;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概念迁移[J];科技信息;2006年S3期

10 施光;辛斌;;语言·思维·认知——再论沃尔夫假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娜;;英汉民族审美心理差异及其语言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胡卫平;曹玮玮;;从英汉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合作原则”的跨文化相对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毛新耕;;英汉“情侣”隐喻的思维共性与个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玲;;语言运用中的思维方式与语义扩展[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彭丽君;;民族语言意识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刘俊丽;;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of Sad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陈莹莹;;从符号学角度来看英、汉句法关系的标记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黄慧君;;“意合”与“形合”——比较汉英民族思维方式[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朱光烈;;走向“复杂”的研究和写作[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贝新祯;;汉字符号与隐喻思维[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焕英;歌词翻译咋成了注解?[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彭雅惠 严林;汉语热带给世界机会与和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谢迪南;为恢复汉语的优雅而呐喊[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杨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研究[N];贵州政协报;2008年

5 张桃;在汉语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7年

6 于毅;埃及掀起汉语热[N];光明日报;2007年

7 刘悠扬;简化字远比“洪水猛兽”复杂[N];深圳商报;2010年

8 丁崇明;别关上文明与智慧的大门[N];人民日报;2011年

9 孙正龙;网络时代不必排斥“网语”[N];甘肃日报;2006年

10 ;汉语热凸显中国经济文化辐射力[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2 乔颖;趋向“他者的翻译”[D];河南大学;2007年

3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肖燕;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D];西南大学;2012年

5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阮秋茶(NGUYEN THUTRA);汉越语爱情隐喻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娟;汉语颜色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邓宝石;手语象似性对范畴结构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3 徐焕如;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重的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婷婷;孝文化词语与汉民族文化特征[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尹淑贤;古汉语中月亮别称词及其文化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王晓楠;汉日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高琳;[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8 廖世军;基于认知互动观的情感隐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罗洛;情感隐喻“悲”的概念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松蔓;汉、英语情感隐喻对比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4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24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1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