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大众语”讨论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望道修辞学论坛将在复旦大学召开
本文关键词:纪念“大众语”讨论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望道修辞学论坛将在复旦大学召开
更多相关文章: 大众语 修辞学 复旦大学 学术研讨会 陈望道 胡愈之 上海文化 语文研究 叶圣陶 论坛
【摘要】:正纪念"大众语"讨论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望道修辞学论坛将于9月13-14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当代修辞学》编辑部、陈望道研究会主办,鲁迅纪念馆、复旦大学语文研究所协办。"大众语"讨论又称"大众语运动",是1934年6月上海文化教育界进步人士倡导"大众语"、反对文言复古的语言文化活动。讨论由陈望道、陈子展、胡愈之、叶圣陶、夏N尊、傅东华、
【关键词】: 大众语 修辞学 复旦大学 学术研讨会 陈望道 胡愈之 上海文化 语文研究 叶圣陶 论坛
【分类号】:H05-2
【正文快照】: 纪念“大众语”讨论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望道修辞学论坛将于9月13-14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当代修辞学》编辑部、陈望道研究会主办,鲁迅纪念馆、复旦大学语文研究所协办。“大众语”讨论又称“大众语运动”,是1934年6月上海文化教育界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廷虎;论百年来白话修辞学的发展[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李冉;与时俱进,推动修辞学的学术创新——纪念《修辞学发凡》出版70周年学术座谈会、华东修辞学会第12届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J];修辞学习;2002年06期
3 郑子瑜;复旦大学对繁荣中国修辞学研究起了推动作用[J];修辞学习;1995年05期
4 田英华;黄友;;篇章语法:句法与修辞之间——复旦大学第五届修辞学沙龙研讨综述[J];修辞学习;2007年02期
5 陈望道;第三届“陈望道修辞学奖”评奖申报开始[J];修辞学习;1999年02期
6 ;第二届“陈望道修辞学奖”评奖申报开始[J];修辞学习;1995年03期
7 宗廷虎;《广播语体修辞学》序[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邹立志;全国文学语言研究会 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 福建省修辞学会'98学术研讨会在武夷山市召开[J];修辞学习;1998年04期
9 钟玖英;“修辞观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J];修辞学习;2002年04期
10 宗廷虎,陈光磊;历史赋予的责任——谈《中国修辞学通史》的撰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iane Desrosiers-Bonin;;修辞学历史上的创新视角(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黄建华;;第三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代序)[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陈章太;;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闭幕词[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佟乐泉;;后记[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陈章太;;序[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建华;;第二届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代序[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李宇明;;中国的话语权问题——在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名方;;后记(一)[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武占坤;;一部闪光、爆炸的修辞学新著——读《王希杰修辞学论集》有感[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新;;谐音与游戏[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玉琢 实习生 吕向前;蒙古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伊金霍洛旗开幕[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2 刘媛嫒 曾毅平;多学科交融中的修辞学[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宗廷虎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修辞学会及华东修辞学会顾问;语言和谐与社会和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 才华 完德;青海省第五次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在贵德召开[N];青海日报;2010年
5 李玉成;“智慧的声音”[N];学习时报;2002年
6 马美著;汉字修辞:修辞学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7 记者 梁山;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彭德倩;流行语,社会“温度计”?[N];解放日报;2011年
9 记者 徐华西;模糊语言研究要注重更新方法[N];光明日报;2008年
10 北京大学 陈汝东;话语学研究现状与趋势[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2 李义海;西周金文修辞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6 丁秀菊;先秦儒家修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危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罗渊;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栾妮;《红楼梦》中的修辞造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马惠玲;汉语“双重意义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罗群;论修辞学的社会实践[D];广西大学;2007年
2 孔飞燕;语词的广义修辞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袁媛;语言学理论在广告文本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农雪梅;汉泰比喻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5 林旺芳;理论与实践: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文娟;从修辞学角度分析广告语言中的劝说手段[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龚茂华;《马氏文通》修辞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莉莉;现代汉语同语式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月华;修辞格中的逻辑悖论[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10 陆晓燕;修辞学视阈下英汉声韵和押韵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25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2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