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官话课本的能性范畴——兼论南北能性范畴的表达差异
本文关键词:琉球官话课本的能性范畴——兼论南北能性范畴的表达差异
更多相关文章: 琉球官话课本 能性范畴 助动词 能性述补结构
【摘要】:表达能性范畴的助动词和能性述补结构在琉球官话系列课本中的语义分布不同。在统计考察历史语料的基础上,联系现代南北方言能性范畴的表达方式,我们发现琉球官话课本中能性范畴的使用情况与同时期北方文献存在差别;这种类型上的差别也存在于现代南北方言中,即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可以表示能性范畴的所有下位义;北方方言则使用助动词表示能性范畴的所有下位义。另外在肯定式、否定式的比率、宾语的位置等方面,南北方言也存在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问题。
【作者单位】: 北京华文学院;
【关键词】: 琉球官话课本 能性范畴 助动词 能性述补结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外珍藏汉语文献与南方明清汉语研究”(编号:12&ZD17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琉球官话系列课本语法研究”(编号:07BYY046) 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创新平台”(编号:CXPTYB201313) 北京华文学院一般项目“华裔学生汉语能性范畴的习得研究”(编号:HW201316)的资助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0引言吴福祥(2002)参考丁声树等(1980)、吕叔湘(1980)、刘月华(1980)和朱德熙(1982)把“能性”分为五个语义次类:a.表示具备实现某种动作/结果的主观能力;b.表示具备实现某种动作/结果的客观条件;c.表示对某一命题的或然性的肯定;d.表示情理上许可;e.表示准许。他指出现代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彭小川;广州话的“V得(O)”结构[J];方言;1998年01期
2 曾昭聪;;清代俗语辞书《直语补证》研究[J];古汉语研究;2013年01期
3 曾晓渝;;明代南直隶辖区官话方言考察分析[J];古汉语研究;2013年04期
4 胡云晚;洞口方言能性“得”字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李宗江;;“V得(不得)”与“V得了(不了)”[J];中国语文;1994年05期
6 吴福祥;;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年01期
7 柯理思;从普通话里跟“得”有关的几个格式去探讨方言类型学[J];语言研究;2001年02期
8 刘晓梅,李如龙;东南方言语法对普通话的影响四种[J];语言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丽;王德明;孟子厚;;方言地区中小学生语音生态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晖;;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词汇、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旗;;长沙话“得”字研究[J];方言;1985年01期
2 熊正辉;官话区方言分ts t■的类型[J];方言;1990年01期
3 吴福祥;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J];方言;2003年03期
4 杨平;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产生和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0年01期
5 江蓝生;疑问副词“可”探源[J];古汉语研究;1990年03期
6 李思明;晚唐以来可能性动补结构中宾语位置的发展变化[J];古汉语研究;1992年04期
7 郭力;《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的声母系统[J];古汉语研究;2004年02期
8 曾良;赵铮艳;;佛经疑难字词考[J];古汉语研究;2009年01期
9 刘]Z;;惯用语语义理解的强语境印证作用[J];汉语学报;2011年04期
10 杉村博 ,沙野;V得C、能VC、能V得C[J];汉语学习;198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德;;论知性范畴[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2 裴文;;认识语言性范畴的基本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3 陆剑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范畴新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04期
4 杨涯人;;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性范畴及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J];哲学研究;2012年10期
5 娄永清;论绝对性范畴[J];社会科学家;2001年01期
6 刘银姣;;内江方言的能性范畴表达[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7 沈小峰;试论简单性和复杂性范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8 卢冀宁;从矛盾的转化有不同类型论及矛盾的转化范畴在对立统一规律中的位置[J];学习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1年01期
9 于海江;;偏向悬崖攀险峰——对斗争性范畴突破的回顾[J];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10 肖宁;;浅析康德的“知性范畴”[J];法制与社会;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原潇霞;复杂性范畴探析[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24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2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