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儿童指向性言语中形式类的语言提示:句法引导的角色

发布时间:2017-11-03 13:18

  本文关键词:汉语儿童指向性言语中形式类的语言提示:句法引导的角色


  更多相关文章: 句法引导 语言标记 儿童指向性言语 动词 名词


【摘要】:句法引导是解释儿童动词习得的理论,即儿童可以利用出现在新词汇附近的已知信息(包括词性或者句法结构等)来习得这个词的意思和词性,尤其是动词。目前已有的大量研究,证明了句法引导在英语儿童指向性言语中的可行性,但是此理论的跨语言普遍性仍存在疑问。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测验句法引导在汉语儿童指向性言语中的普遍性,具体问题是汉语中是否存在一些语言标记来帮助儿童习得新的不同词汇的形式类(尤其是动词)。我们期望所研究的目标词汇(动词和名词)与语言标记之前存在一种相互暗示的关系。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使用儿童口语语料库中的北京语料库进行语料分析。本文数据分析主要有一下几个步骤:一方面,在北京语料库中,对所有包含45个目标动词和34个目标名词的句子进行提取、分类、计算和分析,检查这些词汇跟18个潜在的语言标志一起出现的频率以及它们的句子环境。这些潜在的语言标记是根据它们在汉语中的使用习惯,汉语字典解释,在北京语料库中被16-21个月儿童习得这些标准选择的。另一方面,对包含18个潜在的语言标记的句子进行同样的分类、计算和分析,查看这些潜在标记前后出现这些动词和名词的频率。语料库分析结果为:1.汉语中的语言标记倾向于跟相应词性的词汇一起出现。2.名词标记和动词标记的预示力区别不大,但是名词标记跟动词一起出现的频率比跟动词标记跟名词一起出现的频率高。3.动词本身具有较高的出现频率,有较高的语言标记频率,有较高的跟语言标记一起出现的频率。4.词汇句子位置与儿童习得词汇的年龄(16-21个月)无关。5.动词标记在儿童动词习得中确实发挥了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语言标记可以被儿童意识到并加以利用,从而帮助他们习得动词和名词,最终达到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句法引导这个理论在汉语儿童指向性语言中得到验证,进一步支持了其普遍性。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А·Л·谢米纳斯 ,冯文洁;汉语同义词的形式类及其特点[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1期

2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莎;汉语儿童指向性言语中形式类的语言提示:句法引导的角色[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36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36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e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