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词的指向对反身代词句内回指的制约
发布时间:2017-11-13 12:12
本文关键词:汉语动词的指向对反身代词句内回指的制约
【摘要】:从动词语义的角度,采用次范畴化的方法是研究代词回指问题收效较好的方法之一。根据动词指向的内容的不同,将指向分为直接指向、间接指向1和间接指向2;根据动词指向的方向的不同,把指向分为内向、双向、外向。把动词指向的内容与方向进行相互配对,可以得到动词指向的次范畴系统,动词的不同次范畴对反身代词"自己"的句内回指具有不同的制约。
【作者单位】: 中共金山区委办公室;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零、引言近30年来,汉语反身代词化(reflexivization)研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简单形式反身代词“自己”的释义上,难题主要有长距离约束、次统制约束、阻塞效应等。围绕这一问题,海内外研究者有各种不同的理论解释,胡建华(1998),胡建华、潘海华(2002)对此有详细评述,其中优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广成;从约束原则看生成语法对自然语言的共性研究——Chomsky的句法自立说评析[J];外语学刊;2002年03期
2 张连文;;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J];外语学刊;2011年01期
3 张宁;;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J];外语学刊;2011年01期
4 杨丽君;;汉语“自己”性质重探[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李正权;;国内英语反身代词研究综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张宁;;光杆“自己”长距离照应成因分析[J];外国语文;2010年06期
7 方欣欣;动词的语义特征决定“自己”的语义指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8 张法科,周长银;由引进到创新:TG理论在中国的20年[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9 邱舟艳;“自己”——约束原则A的叛逆者[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10 郭巍,韩晓惠;优选理论介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宁;;汉语“自己”与英语反身代词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本文编号:1180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8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