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动词和构式之间的关系——动词语义焦点

发布时间:2017-12-10 07:21

  本文关键词:动词和构式之间的关系——动词语义焦点


  更多相关文章: 构式语法 词汇语义学 动词语义 认知功能模式


【摘要】:在处理结构和动词之间的关系中,构式进路有优于词汇进路的地方。但构式语法的动词语义及其与构式整合关系的描述有其不足之处。动词语义至少在两个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构式多义性取决于动词;小句成立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动词和结构语义一致性。构式进路和词汇进路一样,对动词类组准入构式(或结构)的动因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笔者则通过发掘共享语义参数来合理解释其动因。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班戈大学语言学及英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论元体现构式进路和词汇进路的互补研究”(编号:11BYY112)的中期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小句的语义句法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理论的重点和热点,其中动词和结构之间关系的处理更是理论构建的重中之重。当今理论模式的研究者在处理两者间关系常用的两大视角是动词和结构。有些研究者认为小句生成始于动词,有些则认为结构的地位更重要。形式语法的词汇进路理论模式研究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琪龙;梅文胜;;使移事件及其小句[J];外语学刊;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东生;;翻译过程中的框架转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申彦丽;;以概念框架理论简析出现类动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3 程琪龙;;概念框架:一个有新意的小句概念语义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马婧雯;;从概念框架理论看Levin对领属变化动词的分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任欢;;连接事件及其变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6 陆月华;;论小句概念语义模式——概念框架的优越性[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陈曦;王红厂;;运用整合原则和系统原则编纂积极型词典——从《俄语同义词新型解释词典》谈起[J];辞书研究;2010年05期

8 黄妮娅;;主题词汇学习与记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12期

9 刘鹏丽;;从空间范畴看汉字“内”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2年07期

10 何向妮;魏晓斌;;英汉空间隐喻的认知透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丽;毕玉德;;越南语给予类动词的语义结构和层级分类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谌莉文;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廖正刚;英汉基本颜色词跨范畴现象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文成;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英汉存在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斯迪克江·伊布拉音;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比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武文杰;现代汉语视觉行为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吉艳;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娟;框架理论下的隐喻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学群;英语致使—位移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玉兰;古代汉语动词的概念结构及其句法后果[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宝柱;“本文+动作动词”汉英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峻绫;汉语中介语否定形式变异的认知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娜娜;论“有+N”结构中N的语义偏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世主;文学翻译中概念范畴的动态识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晓中;认知语法框架下对具有动态的自主/依存不对称特征的语法范式的相关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杨晓莉;汉语新称谓语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新萍;汉语心理动词概念[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璐;;构式语法及其对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启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 M.Fried;Jan-Ola 銉stman;牛保义;;《构式语法的跨语言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3 刘国辉;;构式语法的“构式”之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8期

4 袁野;;仿真构式语法[J];英语研究;2007年01期

5 谢应光;;构式语法与英语体义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邓云华;石毓智;;论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7 汪兴富;刘国辉;;构式语法专题研讨会综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8 王望妮;孙志农;;试论构式语法中的“构式”[J];外语教学;2008年06期

9 万兰芹;;从构式语法看英汉双宾构式的异同[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潘月洲;;构式语法理论刍议[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波;;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把字结构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石毓智;;构式语法的进步与局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杨晓军;;英汉语中结构式类型划分及其内在承继关联的认知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 口述 陈仁凯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录音整理 北京外国语大学吴边 聂磊 张咏梅 冯蕾 孙萌 孟瑞玲 胡增宁翻译;认知语言学:理解大脑如何工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雪松;英语句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芸;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牛然明;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贾晓静;构式语法角度下的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对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安荣勇;论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D];河北大学;2008年

5 周高;质疑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贺雅坤;构式语法视角下的汉法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7 蔡阁;基于构式语法的双及物构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丰蓉;构式语法视角下“起来”中动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赵丹静;英汉使役范畴的构式语法观照[D];宁波大学;2010年

10 潘冬;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73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73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7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