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银雀山汉简笔形变化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0 08:11

  本文关键词:银雀山汉简笔形变化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银雀山汉简 笔形变化 结构 风格


【摘要】:随着汉字字体学的建立,汉字构形学的发展,有关汉字形体的理论日渐丰富,针对汉字形体本身的研究也随之日益深入,与此同时,新材料的不断发现,为具体时代、具体材料的字形研究提供了依据。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被发现,继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汉字构形学作为理论基础,对银雀山汉墓竹简做笔形变化的系统研究,从而希望借助这部分能反映日常书写状态的手抄竹简材料,来探析隶变中的笔形变化。本文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理论依据;研究银雀山汉简笔形变化的材料和方法;同时对银雀山汉简字形,汉字字体学、构形学、隶变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第二章归纳银雀山汉简中所有异写字,进而对银雀山汉简笔形进行系统详尽的描写,分析该简中各种笔形的特点。第三章将银雀山汉简字形与前代字形进行对比,总结笔形变化的具体表现,得出笔形变化以改曲为直、笔画减少、改断为连、笔画缩短为发展演变的大趋势。第四章对笔形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大致有平直方折化、笔形简省化、篆书笔形的大量保留与成熟隶书笔形的萌芽发展、笔形异写多样等;同时解释说明笔形变化的原因,即笔形变化大致是由提高书写效率、从速与求美、生理与意识、书写者身份、材料与工具、社会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五章对隶书笔形变化与结构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笔形变化可以引起结构的变异、省减与分合;而字形结构理据的弱化则进一步推动了笔形的平直简省化,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汉字形体的符号化。第六章从笔形变化角度对隶书风格进行分析。首先对银雀山汉简笔势笔态、体势变化、结字变化、章法行气逐一分析,其次探讨笔形变化在风格形成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7.5;H1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希;;从秦汉简牍中看书体笔法的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2 杨宏;北魏石刻楷书字体风格论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张会;;银雀山汉简字形与汉字源流辨正[J];古汉语研究;2010年02期

4 董志翘;;从出土战国文字材料看“隶变”[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5 王宁;汉字字体研究的新突破——重读启功先生的《古代字体论稿》[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魏晓艳;郑振峰;;睡虎地秦简字体风格论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薛克谬;;"隶变"问题讨论(上)——隶变异体之消长及其规律[J];历史教学;1992年08期

8 赵平安;;“隶变”问题讨论(下)——隶变纵横谈[J];历史教学;1992年09期

9 徐勇;;"隶变"问题讨论(下)——也谈隶书与小篆[J];历史教学;1992年09期

10 殷伟仁;;"隶变"问题讨论(下)——从出土简牍看篆隶关系[J];历史教学;1992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洁宇;[N];中华读书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晶;睡虎地秦简字体风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继文;周家侜秦简文字字形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曹磊;银雀山汉简文字构形系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73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73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d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