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库藏的物尽其用原则
本文关键词:论语言库藏的物尽其用原则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库藏类型学 语言经济性 物尽其用原则 显赫范畴
【摘要】:本文以作者倡设的语言库藏类型学的视角探讨语法库藏的扩张现象,提出语言经济性包含组合经济性和聚合经济性,后者的表现之一是物尽其用原则,这是显赫范畴的库藏手段扩展至其他范畴的重要动因,这种扩张用法导致语言之间常形成超范畴对应。本文包含了时体式范畴、类指范畴、疑问代词等现象的跨语言个案研究。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基金】: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项目“汉语口语的跨方言调查与理论分析”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8
【正文快照】: 悻引言:语言库藏类型学的核心要义本文以我们倡设的语言库藏类型学(刘丹青,2011、2012)为背景,基于形式库藏-语义范畴相互关系的跨语言差异,特别是表达显赫范畴的语法形式的跨范畴扩张,提出语法库藏使用的一条基本原则——物尽其用原则。我们将该原则视为更加基本的语言经济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绍珩;;马丁内的语言功能观和语言经济原则[J];国外语言学;1980年04期
2 吴福祥;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3 刘丹青;;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J];当代语言学;2011年04期
4 杨素英;黄月圆;;体标记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考察[J];当代语言学;2013年03期
5 刘丹青;;显赫范畴的典型范例:普米语的趋向范畴[J];民族语文;2013年03期
6 刘丹青;;汉语的若干显赫范畴: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3期
7 陆丙甫;郭中;;语言符号理据性面面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罗仁地;潘露莉;;信息传达的性质与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发展[J];中国语文;2002年03期
9 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二占;;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理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刘应德;;对语言符号象似程度的质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褚群武;;俗字应用与汉字规范化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宋荣超;;语言理据性和任意性新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刘朝华;;上层的任意性和底层的象似性[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欧洁琼;;郴州话的完成体标记“地”及相关问题[J];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胡云晚;李守亭;;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再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李二占;;语言理据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吴长安;;“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J];当代语言学;2006年03期
10 任鹰;;“这本书的出版”分析中的几个疑点——从“‘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说起[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应学凤;;国内象似性研究动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4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慧丽;汉语方言变韵的语音格局[D];北京大学;2011年
6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9 潘s銀N;现代汉语话题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名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词类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1963年01期
2 吴宗济;;什么叫“区别特征”[J];国外语言学;1980年01期
3 朱晓农;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4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5 M.van den Berg;Wu Guo;杨素英;黄月圆;;《汉语语气词“了”:汉语的语篇构造和语用标记》介绍[J];当代语言学;2009年01期
6 刘丹青;;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J];当代语言学;2011年04期
7 孙宏开;;羌语动词的趋向范畴[J];民族语文;1981年01期
8 游汝杰;;论台语量词在汉语南方方言中的底层遗存[J];民族语文;1982年02期
9 黄成龙;羌语动词的前缀[J];民族语文;1997年02期
10 刘丹青;;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说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273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7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