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语言哲学意义理论的嬗变与翻译研究范式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8-03-07 09:26

  本文选题:意义理论 切入点:嬗变 出处:《外语教学》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语言哲学对意义的认知由浅入深,产生了许多意义理论,导致了翻译理论家借助新理论去重新诠释意义及其在翻译当中的转换,这些意义理论的嬗变对于不用阶段的翻译研究范式的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意义的(实在性、意向性、社会规则、历史和语用等)维度、意义的基本单位和意义是否具有确定性等三大方面对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理论的嬗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翻译研究范式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多种翻译研究范式并存以及今后向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范式变迁的必然性。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goes from simplicity to depth, resulting in many theories of meaning, which leads translation theorists to reinterpret meaning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translation with the help of new theories. The evolution of these theories of meaning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paradigm chang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non-pha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mensions of meaning (reality, intentionality, social rules, history and pragmatics,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meaning theory in linguistic philosophy and the paradigm change in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basic unit of meaning and the certainty of meaning. It also points out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coexistence of various translation research paradigms and the transition to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research paradigm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台湾海峡两岸三地法律文本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和研究”(09BYY019)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02;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吕俊;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涂纪亮;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5期

3 林克难;;从对意义认识之嬗变看翻译研究之发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王克非;英汉/汉英语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5 廖七一;研究范式与中国译学[J];中国翻译;2001年05期

6 刘高岑;意义理论的演变及其语境-意向模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谷婷婷;语言变体与翻译——由《哈克贝恩·芬历险记》看语言变体的汉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刘文华,梁燕;卡特福德翻译等值论中的翻译的转移及对语言教学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白春阳;全球化语境中的“交往”理论初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李庆霞,关健;理性的演进与哲学的回映[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9 谭莲香;炉火纯青 形神兼似——《匆匆》张培基英译本赏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刘晖;;政府绩效对合法性水平层级差异的作用机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比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刚;;等效理论张力下的翻译认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高璐夷;;从读者反映论见英译《西厢记》中的文化因素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储常胜;;语言与文化——浅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静;;关于邓小平政治合法性理论的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9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倪星;;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现代转型与政绩追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忠廉;小句中枢全译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张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童;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史分期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夏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4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唐建军;电视剧的心理疗慰功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丽娜;主体间性理论与现代管理学的前提假设[D];西北大学;2001年

7 李星蕾;双歧路向 静穆人生——感知沈从文[D];西北大学;2001年

8 李琪;审美心理与小说翻译[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9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刘天伟;翻译的异化[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显耀;用语料库研究翻译普遍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刘高岑;意义理论的演变及其语境-意向模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3期

3 丁祖豪,陈广国;论不确定性[J];齐鲁学刊;2004年01期

4 林克难;;从对意义认识之嬗变看翻译研究之发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魏在江;;语篇连贯的元语用探析[J];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6 罗选民;论翻译的转换单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04期

7 蒋骁华;解构主义翻译观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4期

8 申丹;西方现代文体学百年发展历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9 涂纪亮;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5期

10 王克非;英汉/汉英语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伟才;;达米特意义理论对西方语言哲学的贡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龚从贵;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吴建伟;;似花还似非花——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翻译预留的拓展空间[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龚世莲;;语言哲学意义理论与人的地位述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李贞元;;对达米特反实在论意义理论的进一步思考[J];民营科技;2009年03期

6 李红霞;;小议元明清祈使语气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3期

7 曹丹;周维杰;;论意义探讨中的语境问题[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宋杨;;西方意义理论视角下的译学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苟志效,马红安;意义论论纲[J];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10 邹光椿;清代语言文字学之嬗变[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瑞娜;;当代反实在论的语义分析走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张灏;;意义与指称不可兼得——对一种意义理论的批评[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3 欧阳燕;;翻译研究的语言哲学途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郭贵春;语义分析方法论的核心及其战略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桑宜川 加拿大枫叶出版社;人体学转向:语言哲学研究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航赞;迈克尔·达米特的语义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伟;时政新闻改革探析[D];河北大学;2005年

2 黎平;广西百色话的语音特点及其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邵明菲;意义理论研究:戴维森纲领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周立奇;语词 言语行为 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静;奥斯汀、塞尔言语行为理论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6 杨征征;约翰·塞尔意向性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赵雅丽;意义理论的意向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李章吕;普特南新语义学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周幸;符号学意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敏;论原型理论在高级学习者词典释义中的运用[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78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78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